冬雨绵延,霜林层染。为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12月10日,千人桥中心校“洪光霞名师工作室”开展“同课同构”片区教研活动,圆满达成各项预期目标,反响强烈。
本次同课同构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执教者是工作室成员谢玉兰和袁家友两位老师。
此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备课。主备课是谢玉兰和袁家友老师,集体备课为洪光霞名师工作室的10名成员。全体备课教师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共研教学内容,共析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最大限度地挖掘名师工作室备课力量,优化备课。
第二环节:上课。由袁家友老师在七(5)班、谢玉兰老师在七(3)班分别执教。虽然两位教师执教同一课题,但两位老师都展示了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都能娴熟运用“智慧课堂”中各种教学设备,增添课堂教学容量,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两位老师对教材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板书设计的不同表现形式、对学生不同学习方法的引导等,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而轻松,做到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各有千秋,精彩纷呈,体现了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第三环节:点评。指导老师洪光霞点评:本次“同课同构”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比较两位执教老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优劣高低,而是让大家了解在集体备课新形式下的公开课模式。我们注意到两位老师的教案设计相同,课堂教学环节相同,语言的亲和流畅相同,目标任务相同。但课堂导入、对学生的启发诱导方式、知识点拨和课文内容的拓宽等略有不同。通过活动,我们发现“同课同构”既讲究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又要教师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更注重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实效性。
第四环节:总结。中心校副校长丁迎春指出,这两节课两位老师都能紧扣教学目标,围绕课本内容,突出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抓住关键词、重点句等进行教学,理解文本,主线明确,节奏紧凑。希望所有的语文老师今后在备课、解读文本、说写能力培养上多下功夫,争取做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优秀老师。
此次“同课同构”教学研讨活动,不仅是理论层面的研讨与交流,更是课堂实践的检验与探索;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增强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切实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益及教学研讨活动的实效性。(洪光霞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