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工作室成员郭峰老师和朱婷婷老师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课题为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郭峰老师创新式的课堂教学,从课题开始,他将本节课题改为了“发展中的化学电源”,从“传统单液原电池”到改进的“盐桥式双液原电池”再到“交换膜式的原电池”,以及这些化学电源中的具体应用,在教给学生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同时,突出电池不断发展的历程,整堂课郭老师的语言表达准确、诙谐、随性,教态自然不拘谨,对学生进行了循循善诱的引导,课堂效率高、效果好。
而朱婷婷老师则采用传统的实验分组教学,突出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她以“回忆原理—深化原理—应用原理”为主线,始终围绕单液、双液(盐桥)电池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展开实验探究,主要通过三组实验:①传统Cu/Zn和稀硫酸原电池装置的现象探究;②改进实验:盐桥式原电池的原理探究和分析。尤其是盐桥中的溶液的探究(H2O、无水乙醇、饱和KCl),让学生对原电池构成条件有了深入的认识。③水果电池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以致用,充分展现了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和价值体现。用三个实验让学生生动直观地认识了原电池。
随后,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定远中学、无为中学、庐江中学、太湖中学每个学校都由一位老师作为评课嘉宾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老师们一致认为两节课风格不同:创新和传统并存,理论和实践并存,引导与互动并存,同课异构的效果明显达成,两位老师虽然年轻,但教学功底深厚。而后工作室成员胡玉来老师对郭峰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并指出了部分不足之处,比如原电池构成条件一定要闭合回路吗(只有工作时才需要)?胡老师还对电流衰减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胡雨老师对朱婷婷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也指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实验中有些预期现象(如:气泡产生)没有出现等。胡老师还就两位老师课前的准备情况及学科竞赛等问题和与会各位老师进行了交流。
最后,主持人程燚老师就活动进行了总体的说明和评价,并提出后期该活动如何进一步的完善,由各位老师将意见带回并转达各校。次日晚上,工作室成员召开了集中研讨,对这两节课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