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舒城教育信息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名师工作室
银川,不虚此行
我的教育随想
字体【 】  【日期:2019-7-30】  【单位:舒城县教育局】  【发稿人:名师工作室】    【 关 闭 】

7月24日到26日,我参加了在银川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创新成果博览会,收获颇丰。现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要有国际视野下的教育观、教师观。两场有关国家安全的讲座看似与教育教学没有直接关系,实则关系紧密。关于安全问题,历来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根本,一个国家只有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快速、优质与可持续发展。因而安全问题,经常会放眼世界去思考,去权衡,去实行国家安全战略。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国家宏观决策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再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同样也要具有国际视野,要能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课堂看课堂。要在视野开阔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做好本职工作。

二、团队精神不可或缺。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存在于一定的关系中。一个人要想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就必须要有团队精神,“一人速,众者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团队中的老师有着共同的目标与信仰,可以相互交流与分享,是成就自我的最好平台。

三、工作需要一种定力。定力,具有排他性,也是一种静力。在工作中,有时需要静下来思考,思考对与错,思考不足,以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如果有了定力,也便有了教学的勇气,改革的锐气。

四、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坚持读书历来是很多教育专家对一线教师的期望。当有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却无法用语言概括上升为理论时,读一些专著,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当教学的每一步都有理论支撑,教学水平就会显著提高,如此下去,就会成为自己心中的好老师。培训中,名师关景双说:好教师是上课上出来的,写课写出来的,读书读出来的。这既是他教学之路的经验总结,又引起了我对自身教学的深刻反思: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很重要,也很美好!

五、边教边研是教师成长的最有效形式。“研”包括小问题与大方向。日常教学中,可以就课堂中的一句话,一个生成,一个难点等进行思考,这是教师研的常态,这种常态能使教师变得越来越专业,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还有一种大研,那就是确立自己研的大方向,也即是选对一个主题进行长期的研究,这样坚持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最终会成为这个主题研究的名师。教与研密不可分,应是教师成长的最有效形式。

六、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积累教学素材。浙江名师郭昶在培训会上上了一节六年级的习作,课中的一些视频均来自他平时的积累。教师都有这样的焦急时刻,每当制作课件时,很难找到与自己设计意图相符的图片、视频等,如果在平时注重积累,那么这种焦急将不会存在。郭昶老师的积累素材的方法,可谓实用有效。

培训虽结束,但教学之路漫漫,希望能在思考与实践中继续奋力前行!

                                                                           杨红梅名师工作室  黄 军



Copyright © 2013 舒城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舒城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  制作:舒城县教育局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大黉水巷2号  联系电话:0564-8621209  皖ICP备17023175号-2  皖舒公网备2013第102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7.0或以上  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