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一群天使,他们被遗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或是深山老屋里与年迈的老人相依相伴;或是高墙栅栏内孤独地游荡;更或是空宅深院内寂寥、漫长的守望……他们没有美味佳肴,没有缤纷的世界,更没有烂漫的童年。他们有的只是听不尽、躲不掉的家人的哀叹、数落,甚至呵斥。他们也梦想着走出家门,走向学校,走向社会,可种种原因锁住了他们的脚步,他们就是那些因特殊原因未能上学的残疾儿童少年。
为了让这样一群孩子也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舒城县特教学校的老师们,食无味,寝无眠,情系残儿。一结束校内教学,每逢轮休,就奔赴全县各大小村庄,为他们开辟特殊课堂——送教上门。
4月12日,晓天镇中心医院一病房内,有了一堂别样的教学。在得知南岳村郑湾组,智障残儿郑某随父母外出治病的消息后,主教老师也不放弃对郑某的一次教学机会,找到了在此陪护奶奶的爷爷,让他详细记录了老师这次为郑某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家庭教育方法,希望爷爷转达老师对郑某的教育教学。爷爷被老师的执着感动了,临别时,眼里噙着泪花,说:“我孙子是个残疾孩子,你们比亲人还关心他,真的感谢你们!”。
高峰乡朱湾村椅山组唐氏儿陈某某家的小院,今日一改往日的宁静,有了欢声笑语。送教的老师们手把地对他进行精细动作训练,还带他一起游戏、玩耍。瞧:那渴求知识的专注劲儿;那听话、乖巧的眼神,让人生出别样的怜爱,揪心的疼,老师们觉得肩上的责任很沉……很沉……
晓天镇苏平村竹园组,山七镇燕春村大树组,河棚镇河棚村小安组,汤池镇黄巢村桂花组,老师们舍不得喘一口气,歇一下脚,巴不得一天给全县的这类残儿都送上精彩的课程。然而,时光在无情地流逝,暮色在悄悄地降临,老师们拍不得已,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他们心中的天使。回家的路上还在交流、反思着怎样更有效地教育好这群孩子;还在盘算着再次送教的内容。
“折翼的天使”们,你们又何惧?有了这样一群日夜牵挂你们的老师,定会为你们打开通往幸福的大门!(杨龙莉 特约通讯员: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