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舒城教育信息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新闻 > 校园动态
情真意切关注教育---评苏成义同志的新华网教育新闻特写
字体【 】  【日期:2018-12-26】  【单位:舒城县教育局】  【发稿人:棠树中心学校】    【 关 闭 】


苏成义同志的教育新闻特写《舒城: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切断贫困代际传递》于20181221174223秒,在新华网安徽频道全文播出,这是他关心家乡教育事业所推出的又一精品力作。(他曾是棠树乡墩塘小学的一名教师,几年前考入舒城县扶贫办工作。)本文开篇直奔主题,开宗明义,一点也不隐晦曲折,饱含深情地写道:“治贫先治患,扶贫先扶志。舒城县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是本文的定调之笔,为以后的精彩描绘埋下悬念(伏笔),下文分别从三个着力点,高屋建瓴,层层推行,展开叙述和描写,现择其要点如下:

精准落实教育资助策(该县努力构建到校到人的教育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贫与资助政策,不断健全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全县所有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公平接受有质量的教育)。不让一个学生辍学,通过建档立卡,进行有效资助。"三个全覆盖”即是所有学校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我们知道:这些寒门学子学成以后,定能以身许国,报效家乡。在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彻底改变了封建社会“世胄攫高位,英俊沉下僚"的门阀陋习这一消极腐败现象。千家万户拍手称快。

用心用情开展"送教上门(“āáǎàōóǒò……”这是从寒塘村残疾儿童胡若水家中传来断断续续的读书声。该县棠树乡寒塘小学王成校长正在给胡若水同学教学“aoe”的四声拼读。胡若水同学家住寒塘村胡圩村民组,自幼残疾,不能正常到校学习。自20183月开始,棠树乡寒塘小学成立了以王成校长为组长的“三人送教小组",他们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坚持每周一次上门教学。这是该县开展送教上门活动的一个缩影,针对这些残疾儿童,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主要是对残儿进行教学辅导和康复训练指导)。

党的扶贫工作已深入到基层普通老百姓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政府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为所有残疾家庭排忧解难,为所有残疾儿童送去关爱和温暖。

大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守住“保基本"底线,推进教育公平,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缩小城乡差距。借义务教育改薄工程,该县将原计划五年实施的总投资2.7亿元的改薄工程提前三年内实施。新建校舍,维修校舍,修建运动场和操场,购买图书,计算机,音体美器材及实验教学仪器等设备。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硬件建设和师资配备全面达标。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教学点“在线课堂"全覆盖。20167月,该县以全省最高分一举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验收,20173月,再次以全省最高分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校际间和城乡间差距不断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城市学校已发展成花园式学校,农村学校正加大力度发展,两者差距越来越小,农村斩断贫穷愚昧和落后的病根,科技和勤劳致富的生力军,源源不断地从学校输送。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驾齐驱,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常言道:救人须救彻,这一桩桩、一件件宏伟的民生工程,政府都一一具体落实在行动上,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伟大祖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义同志用心写在纸上,荡气回肠。我们读得心情愉快,淋漓酣畅。愿成义同志以后多关心教育,多写几篇沉甸甸的精彩华章。(王成  袁先华  特约通讯员:程宗听)

 

 

 

 

Copyright © 2013 舒城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舒城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  制作:舒城县教育局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大黉水巷2号  联系电话:0564-8621209  皖ICP备17023175号-2  皖舒公网备2013第102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7.0或以上  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