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忙碌而充实的2017年已经离我们而去。岁末年初回眸这一年工作室的活动,感慨良多:有学习、有实践、有成效、有遗憾。现将本年度工作室工作情况进行盘点梳理,希望为工作室成员的成长、为带动更多教师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为2018年工作室更好开展工作提供借鉴。
一、交流研讨,搭建成长平台,发挥示范作用。
工作室成员一方面在导师的引领下,每个成员自主选订两份语文专业杂志,如《语文学习》《语文月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作文成功之路》等期刊,并购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文作者谈课文》等专著,在阅读中提高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工作室通过成员自己开课、到兄弟学校借班上课、开设讲座等形式和活动,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1.4月工作室组织参加“一师一优课”晒课活动。陈爱鹏、杜显忠、陈跃、李志刚、林玉松、程大坤、潘振华等积极晒课。
2.4月23日,陈爱鹏老师应邀为万佛湖教研片举办了一场题为《把握办法导向,聚焦课堂申报》面向农村中小学如何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的专题讲座。 8月26日在舒城一中校本培训集中培训会上也作了这场报告。
3.4月27日,陈爱鹏工作室全体成员来到桃溪中学,和桃溪中学、干镇中学的语文老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与会老师观摩了李志刚老师执教的《林黛玉进贾府》,陈爱鹏老师的录像课《平凡的世界·做客》,之后分享了陈爱鹏所作的《应用信息技术,推进语文教学》的主题发言。
4. 10月20日,黄山书社副社长李玲玲,新华发行集团教育图书总公司产品中心副总监吕文勇等一行前往陈爱鹏名师工作室,研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老师如何主动迎接新课改。与会人员首先在录播教室观摩了工作室成员李志刚的一节家常课《逍遥游》,之后进行了研讨活动。
5.9月工作室招募第二批研修人员。第二期成员除舒城一中教师外,又在全县范围内遴选了4位优秀教师加入工作室。新成员大多是农村薄弱学校一线中青年教师,分别来自:杜店中学,桃溪中学,干汊河中学和舒城三中。
6.10月20日我们召开了工作室全体成员会议,共同学习了各项管理办法,确立了工作室的总体目标,并要求所有成员加强自我学习,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并筹划省级课题开题准备工作。
7.11月15日全县市级立项课题开题报告会在我校举行,陈爱鹏在会上作了《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以省级课题为例》的专题讲座。并对部分市级立项课题作评点,之后作了《做好“五要” 完善报告》的报告。
8.12月20日工作室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林玉松执教《荷塘月色》,程大坤老师执教《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9.工作室组织外出培训。5月13-14日杜显忠、程大坤老师参加了江淮G20(庐江中学)“聚焦高考变革,把握考改方向”研讨会。7月25-28日,陈爱鹏、徐晓东、李志刚、陈跃等人赶赴无锡,观摩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因在大赛中积极参与,提出很多合理的建议,徐晓东、陈跃、李志刚分别被邀请担任大赛观众评委,近距离感受大赛。此次活动不仅学习了经验,还展示了工作室成员评点课堂的能力。在学校暑期校本培训时李志刚老师作了《一次难得的语文教学视听盛宴》的汇报。8月林玉松老师暑期参加参加第二届省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并于暑期校本培训时作了题为《做一个幸福教师》的报告。10月10日-11月4日陈爱鹏参加了安徽省高中校长提高班培训。11月9-12日杜显忠、程大坤老师前往青岛市参加了由《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主办、青岛市第二中学分校协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精准高考(语文)备考研讨会。11月25-26日,陈跃、李志刚等老师前往合肥,参加全国新高考改革解读与教学管理研讨会。12月9日杜显忠老师赴合肥参加2018届高三备考暨核心素养与高考命题研讨会会。 12月28-29日陈爱鹏参加了安徽省首批中小学优秀教师工作室高端研修班学习。
二、立足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水平。
工作室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并用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有效落实。工作室2017在继续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之余,又先后确定了两个课题研究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所长,分别参与不同的课题研究,并在研究中承担明确任务,提升教科研水平。
1.陈爱鹏老师主持、全体工作室成员参加的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期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正在准备结题。
2.陈爱鹏、徐晓东老师主持申报的《舒城茶文化课程开发研究》被省教育厅立项,并于11月14日正式开题。
3.杜显忠、程大坤老师主持申报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及对策的研究》被市教育局立项,并于11月15日正式开题。
三、推进技术应用,深化教学改革
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活动,积极开展微课和翻转课堂等尝试,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工作室每位成员每天使用安徽省基础教育应用平台,上传和下载教学资料。作室成员积极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信息技术应用课件制作比赛和“德育精品课”录制等活动,获得可喜成绩。
1.陈爱鹏老师《白鹿原·家族的学堂》获得部优,杜显忠老师《理性思维的深化》获得市优,林玉松老师《说木叶》获得市优,李志刚老师《林黛玉进贾府》获得市优,程大坤老师《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获得市优,陈跃老师《语不惊人死不休》获得县优,潘振华老师《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获得县优。
2.陈爱鹏老师课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获得省二等奖并上报央馆评选,李志刚老师的课件《林黛玉进贾府》获得六安市一等奖,陈跃老师课件《语不惊人死不休》获市二等奖,程大坤老师课件《雨巷》获市三等奖,徐晓东老师课件《赤壁赋》获市三等奖。
3.陈爱鹏老师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2017年六安市“德育精品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4.李志刚老师课例《林黛玉进贾府》获得市一等奖。
四、精心辅导学生,夯实读书育人工程。
工作室一直以开展“书香伴我快乐成长”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夯实读书育人工程,充分发挥阅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学科教学,推进了素质教育,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获得和谐发展,良好习惯逐渐养成。
在2017年舒城县中小学生暑期阅读和征文评比中陈爱鹏工作室喜创佳绩,共获得了一等奖6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1个。在“舒城县第四届中小学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中,工作室成员辅导的作品荣获高中组二等奖。
五、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撰写论文论著。
2018年新高考改革的脚步越来越近,如何应对新高考。工作室的成员积极参加市县教研室关于新高考的调研活动,献言献策。他们努力在学习中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在写作中表达阅读、实践、思考的成果,不断提升自身的思考力和实践力。今年,工作室成员参与编写乡土教材两部,发表论文四篇,获奖论文多篇。
1.工作室主持人陈爱鹏的论文《平凡的世界·做客》在《学语文》第一期发表。
2.工作室成员参加编写的乡土教材两部《印象舒城》(初中版和小学版)由黄山书社出版,在舒城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行使用。
3.陈跃论文《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融合》在《学园》杂志发表。论文《强调主体意识,激发阅读兴趣》获六安市三等奖
4.林玉松老师主编的《国家教师资格专用系列教材》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林玉松老师的论文《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于2017年6月发表于《考试报》。
5.李志刚老师的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的思考》在《考试报》综合版(总第2137期)第七版上发表。
一年来,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每位工作室成员素质在提升,能力在发展,成果在显现,都在向着擅长上课,能够命题、勤于写作方向前进。工作室已经初步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工作室在3月份终结性考核中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工作室主持人陈爱鹏2017年荣获首批市政府特殊津贴。陈爱鹏杜显忠被聘为市级优课评委。工作室成员也获得一些荣誉。如2017年李志刚老师荣获舒城县学科带头人称号。
工作室也面临诸多问题:作为工作室主持人陈爱鹏的专业发展后劲不足;工作室成员教学压力大,事务多,提升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将是工作室今后努力解决的问题,工作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