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舒城教育信息网!
共同见证六安市教育均衡之发展 ——走进舒城县校园
字体【 】  【日期:2016-4-26】  【单位:舒城县教育局】  【发稿人:审核员1】    【 关 闭 】

    立足推进六安市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六安人的梦想与教育理想,也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义务。   
  教育均衡问题是当前义务教育推进的主要问题,教育不均衡现象愈见明显,城乡差别突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公平等等。导致许多中小学校“择校风”盛行,这不仅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加剧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势在必行。
  就六安市教育均衡发展现状,4月22日,六安政府网“百姓畅言”、“六网论坛”和市政协委员应学生家长和相关热心网友之要求,会同舒城县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一起走进舒城县城乡校园,我们将走进城区,走进大山,共同见证舒城县均衡教育发展推进情况。我们共同见证,期待您的共同参与

  • 29 主题
  • 60 帖子
  • 1065 积分
新手上路
沙发

共同见证六安市教育均衡发展 走进舒城县校园

——舒城县南港镇西衖中心学校

  舒城县南港镇西衖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迄今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学校位于舒城县西南山区,南港镇西衖街道。占地面积11917平方米,建筑面积3175平方米。学校设有标准化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心理咨询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现有9个教学班,教职工49人,在校学生345名。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明净,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是莘莘学子成长的摇篮。

舒城县南港镇西衖中心学校钱业存校长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宗旨,确定了“把学校办成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能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农村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形成了“读书、明理、做人、成才”的校训,“团结、文明、开拓、创新”的校风,“严谨、爱生、务实、善诱”的教风和“勤奋、善思、求实、进取”的学风。

  近年来,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校着力推进均衡发展,育人环境大变样。学校实施了薄弱校改造,实现了“班班通”和校园无线全覆盖。在硬件设施上,投入170万元的教师周转房即将投入使用,这将是我校发展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邀请教育局领导和相关专家来校对校园文化进行了整体规划并一次性投入近10万元布置到位,从室外环境布置到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楼梯文化一应俱全,做到既使人赏心悦目又能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据悉,舒城县南港镇西衖中心学校2015年秋季一年级共招收新生49人,设1个班;七年级共招收新生45人,同样也仅设1个班。
  2.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小学全面实现光纤到校,宽带接入互联网。所有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实现了教育资源“班班通”。全体教师注册了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平台的网络“学习空间”,上传、下载资源。“在线课堂”实现常态化教学。15年5月份,“在线课堂”在青岛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亮相,获教育部领导好评。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通过继续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优课展示等形式,加强教师运用信息化技能培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余时间,学生们在图书馆里看书。

   3.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完善管理制度,保障学校工作规范有序。在全体教职员工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西衖中心学校中小学教师岗位竞聘量化评分细则》、《西衖中心学校中小学教师队伍轮岗交流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这些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效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健全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强化校长室、教育工会、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校团委职能,出台了《西衖中心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业务人员分工规定》,将责任明确到人,实行“分管即主管”的管理方式,实行班子成员联系班级、任课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形成校长全面抓,班子成员负责抓,班主任重点抓,值周人员具体抓,科任教师协同抓的管理网络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完备的管理体系,为学校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保障,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层层有任务,时时抓落实的高效管理格局。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510月,我校被安徽省教育厅评为“在线课堂应用管理优秀单位”。2013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六安市教育局“控流工作先进学校”,舒城县委县政府“平安校园”、舒城县人民政府“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共青团舒城县委“五四红旗团组织”,舒城县教育局全县义务教育标准化示范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县均衡发展工作先进集体”,舒城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教学成绩更是连年提高,2015年中考,29人参加考试,21人达普高录取线,其中9人被省示范高中录取,体育获全县中考成果一等奖化学学科获三等奖。20146月学校课题组老师承担的首个市级教研课题《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的研究》顺利结题。中小学教师多人在市县教育教学大赛中获奖,在2015年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优课评选中,1人获得教育部部级优课,人获得市级优课。多名教师受上级表彰,其中县级优秀教师7人,市级先进教师2人,市级劳模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


  优美净化的育人环境,平安温馨的教学环境,现代化的教育设施,科学化的教育手段,让今天的西衖中心学校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目前,舒城县南港镇西衖中心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征途中,全体师生众志成城,奋力拼搏,力争早日把舒城县南港镇西衖中心学校建设成全县一流的农村示范学校,为山乡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 29 主题
  • 60 帖子
  • 1065 积分
新手上路
板凳

共同见证六安市教育均衡发展 走进舒城县校园

——舒城县柏林乡中心学校

 


    柏林乡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座落在舒城县城西秦家桥集镇、S351省道旁,距县城6.5公里。她的前身是1949年9月由华班树先生创办的秦家桥小学,距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20世纪70年代设立附属初中,80年代更名为秦家桥初级中学。2004年更名为柏林乡中心学校,2015年与柏林乡中心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辖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小,6个小学教学点,1所民办学校,5所民办幼儿园。

舒城县柏林乡中心学校束庆华校长详细介绍学校均衡教育发展情况

 

    学校占地52.8亩,建筑面积达6417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4390平方米,分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为小学部。学校有标准的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餐厅、250米环形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装备有先进的校园广播系统、视频监控、30M宽带网、“班班通”等现代化设备。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实验室、音美教室及其它功能室建设规范装备齐全。学校布局合理,教学、运动、生活三区分设。校园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整洁优美,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深厚底蕴、优质教学、良好口碑的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其中小学8个班;在校学生746人,其中小学生291人;教职工79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教育硕士1人,本科学历46人,中学高级教师11人,中学一级(含小高)教师3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人。

   

柏林乡中心学校2015年秋季七年级共招收新生150人,设3个班级,人均每个班级50名学生。



    学校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学水平日益提高,形成了“团结、合作、发挥、发展”的校风,“严谨务实,精心育人”的教风,“勤学善思、创新致用”的学风,走出了一条“规范治校、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靓校”的发展之路。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六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舒城县第十二届、十三届文明单位、舒城县平安校园、县“五好”关工委、县规范办学行为先进单位、县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县教育督导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以来,学校连续6年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均名列全县前茅,2014年荣获县教学质量提升先进单位,2015年荣获县教学成果奖。

    栉风沐雨六十载,风劲帆满再远航。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新的追求。学校全体教职工正奋力拼搏,励精图治,以全新的姿态,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用璀璨的异彩谱写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 29 主题
  • 60 帖子
  • 1065 积分
新手上路
地板

共同见证六安市教育均衡发展 走进舒城县校园

——舒城县桃溪镇苍墩教学点


    舒城县桃溪镇苍墩教学点位于桃溪镇中部,206国道东1公里。学校占地面积338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4人,专任教师10人,中级6人,初级4人,学历合格率100%。

舒城县桃溪镇苍墩教学点樊华校长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实施均衡发展为目标,先后投资近百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建平房、门楼,修运动场,安装体育器材,购置图书、硬化、绿化、美化、文化校园,打造书香校园,建科学探究室、多功能教室,配备10台计算机,开通班班通、在线课堂等,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舒城县桃溪县苍墩教学点共设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4人,专任教师10人。


               舒城县桃溪县苍墩教学点虽地处偏远,但教师们的爱心离学生很近

学生们认真学习,专心听讲课本知识


 

   
舒城县桃溪镇苍墩教学点在教育资源进一步调优,配置更加均衡的同时,全面推进教学点标准化建设。根据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学校查漏补缺,对于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缺口做到应补尽补。

  • 29 主题
  • 60 帖子
  • 1065 积分
新手上路
4 楼

共同见证六安市教育均衡发展 走进舒城县校园

     ——舒城县桃溪镇三沟小学


 

    舒城县桃溪镇三沟小学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规划保留的农村完全小学,办学历史悠久。学校位于206国道旁经济开发区三沟村境内,毗邻“欧洲华城”小区,距县城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学校服务半径约5公里,服务人口一万余人。

   
桃溪镇三沟小学占地总面积8047平方米,建筑面积3189平方米,运动场3500平方米,图书8800余册。现有学生数562人,班级12个,无大班额班级。建有多媒体室、图书、阅览室、科学探究室、计算机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体育室心理辅导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多个标准功能室。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学生562人,教职工34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0人。

舒城县桃溪镇三沟小学张建军校长详细介绍学校均衡教育发展情况  

 

    学校实施名师战略,全面提高教师素养。近年来,多位教师在省市县各项大赛中获奖,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勤勉敬业,学校有县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

 

桃溪镇三沟小学2015年秋季一年级共招收新生90人,设2个班级,人均每个班级45名学生。



   

    学校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以”民主治校、文明美校、质量兴校、创兴强校“为办学思路;以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争创农村示范学校为目标。以”书香浸润校园、经典铸就人生“为读书口号;以经典诵读为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县农村学校先进行列,学校先后被授予”舒城县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校” ,”六安市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校”,“舒城县校园足球示范校”,“舒城县控流工作先进校”等诸多荣誉。校园文化气息浓厚,环境整洁,绿草茵茵,书香氛围浓郁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学习模式,很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桃溪镇三沟小学已发展在线课堂,实现视频资源广域共享,促进教学提升,缩小低于差别,助力教育均衡。


均衡梦,教育梦,中国梦

    桃溪镇三沟小学将借助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大好契机,正在加速发展,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力争把学校建设成教育教学质量优良,特色更明显的农村一流小学。

  • 29 主题
  • 60 帖子
  • 1065 积分
新手上路
5 楼

共同见证六安市教育均衡发展 走进舒城县校园

——舒城县柏林乡德仁希望小学


    舒城县柏林乡德仁希望小学原名柏林乡中心小学,2014年九月因乡政府迁址而更名为柏林乡德仁希望小学。学校始建于1971年,座落于柏林乡蔡店村,2014年全县教育整体规划为我乡仅有的两所完小之一,辖区内6个自然村,招收辖区内幼儿及1--6年级适龄儿童,辐射半径约6公里。现有教学班6个,附属幼儿园一所,在校生293名,在园幼儿28名,在岗专任教师17人,学历达标率100%。农民工子女占比90%,留守儿童占比48%。

舒城县柏林乡德仁希望小学杨红霞校长

 

    学校办学条件按照《安徽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在人员和设施配备等方面基本达到标准要求。学校占地面积8143平方米,生均27.7平方米,建筑面积2249平方米,生均7.6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86万元,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功能用房基本齐全,教师人手一部办公电脑,教室内班班通设施齐全,现有微机室1个,微机台数40台,生机比7:1;图书室1个,总图书数量 4500册,生均 15 册,图书年更新1%;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100%,在校生注册率100%。小学科学实验室按照县教育局首批标准配备,学生分组实验仪器符合要求;体育器材、音美器材、实验器材等齐全,学校现有运动场地约2000平方米,150米环形跑道一个,60米直跑道一个,接入10M互联网宽带,安装了8探头高清监控仪,教学设施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辅助设备完善。学校育人环境整洁优美,是一所教风纯正、学风优良的发展中学校。

 

    学校教师中级职称7人,特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9人。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主要途径,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扎实开展了教师互助课、骨干引领课、组内研讨课、学校公开课、校际交流课、领导推门课“六课”活动。结合教师远程研修,开展了“三备两研一反思”合作磨课活动。现有市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5人,乡骨干教师2人。

    校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促进学习思想向上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在办学条件基本达标的情况下,学校工作的重点是用好设施设备。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注重文化引领,榜样激励,学校发展以办学质量的提高为生命线。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以培养孩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达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的办学目标。我校有多名学生在省市县艺术展演、绘画、书法、讲故事、征文大赛中获奖。

    学校严格落实课程方案,积极完善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部颁标准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承担市级研究课题一个,发表相关论文4篇,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拓宽课程资源,树立大课程观,本学期了开展书法练习、诗文诵读特色课程,把学校德育活动、文艺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活动等纳入课程管理。为师生搭建了活动平台,培养了兴趣爱好,促进了个性发展。

舒城县柏林乡德仁希望小学2015年秋季一年级共招收新生48人,设1个班级。


    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和学困生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了关注留守儿童和学困生工作。教师年终绩效考评时,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全体教师对在校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注,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帮扶上对其总是予以优先照顾,多献上一份爱心,想方设法消除其孤寂的心理,让他们与正常的儿童一样健康茁壮成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发展平台。如活动参与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贫困生资助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学习辅导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努力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多读书,可以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年来,学校教学质量抽检获县级一等奖、多个学科教学检测居全乡前列;市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即将结题;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有了明显的改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师生健身活动,冬季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师生精神面貌进一步得到提升。

 

    几年来,学校获得县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县级标准化建设达标学校、县级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乡级教育教学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有12名教师先后获得省市县级表彰。

                                   

  • 29 主题
  • 60 帖子
  • 1065 积分
新手上路
6 楼

共同见证六安市教育均衡发展 走进舒城县校园

——舒城县南港镇明德小学


    舒城县南港镇明德小学原名南港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12年。坐落于206国道南港街道处,是2004年台塑集团王永庆先生援助的项目学校,2005年8月易名为明德小学。

舒城县南港镇明德小学毛能文校长(左一)


    学校占地30亩,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学生食堂、门楼、厕所、简易宿舍,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校内环境幽雅,小桥流水。我校教职工数53人,学生804人。设一至六年级23个教学班。教师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0%,具备小学高级资格占85%,市教坛新星2人,市骨干教师1人,县教学能手3人,县学科带头人1人,县骨干教师4人。近年来,受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20多人次。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校先后获得“全省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明德项目学校经典诵读全国第一名”、“省、市家教名校”、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市、县“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县家长学校先进集体”、“县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南港镇明德小学2015年秋季一年级共招收新生180人,设4个班级,人均每个班级45名学生。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紧紧抓住“改薄”机遇,全面规划,新建了学生食堂、教学楼、学生运动场和附属设施,为我校标准化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优雅校园,塑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

  • 29 主题
  • 60 帖子
  • 1065 积分
新手上路
7 楼

共同见证六安市教育均衡发展 走进舒城县校园

——舒城县城关第三小学
     
  舒城县城关第三小学始建于1961年,原名考棚小学,文革期间改名为育红小学,1980年3月定名为舒城县城关第三小学。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管理强校、特色亮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以“文明、求实、勤奋、创新”为校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规模稳步扩大,教育质量高位走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声誉蜚声市县内外。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六安市示范小学”等荣誉称号。


                       舒城县城关第三小学汤其林校长

  截止目前,城关三小东、西校区共有70个教学班,在校生3462人,在职教师131人,校舍建筑面积18872平方米,人均5.45平方米,运动场地20114平方米,人均5.82平方米,图书52610册,人均15.2册,计算机353台,生机比10:1,互联网接入带宽50M,多媒体教室2个,教师网络个人空间开通率100%。

 



  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启动以来,城关三小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软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国家认定,城关三小举全校之力,全力推进。学校领导班子和各处室通力合作,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采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月报制度,认真落实,在此项工作上,三小努力领跑城区各小学。



舒城县城关第三小学2015年秋季一年级共招收新生330人,设7个班级,人均每个班级47名学生。


   舒城县城关第三小学一年级学生认真听讲,知识是能改变命运的。

    2015年,在三小被确定为全县六个样板校之一后,学校从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文化;功能室建、管、用;教育信息化设备使用率和体育特色校创建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文化

    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打造富有三小特色的校园环境,学校从绿化、美化和文化三方面入手,将校园里可以利用的地方充分利用起来,将没有硬化的地方,精心设计植上绿色植物,将教室和校园墙壁进行粉刷美化,让校园焕然一新。学校还利用有限的空间开展特色文化布置,努力让校园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让校园里的每一面墙,每一寸土地都具有教育意义。

 

 

    为打造三小校园文化软实力,西校区设计布置了校园文化长廊,确定传统的孝亲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基调,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学生作品和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布置,充分显示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各功能教室也作了专业文化氛围布置,突显出专业性和学科性,各种规章制度上墙,文化布置彰显特色,校园文化呈现新面貌。

    学校请专家设计了校徽,创作并录制了校歌——《幸福话语》,重新设计更新了学校网站,成立了城关三小记者站。

    二、学校功能室的建、管、用

    目前,城关三小西校区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音乐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教室齐全,如何让这些先进的功能教室发挥教育作用,学校用管、用入手,在做好功能室日常管理的同时,采用功能室专、兼职负责制,即每一个功能室确定一名专、兼职负责人,全面负责功能的管理和使用。学校制定功能室管理员职责,明确管理员权利和义务,并上墙。

 

                  微机室

 

                 书法临摹室

 

               多媒体录播教室

 

                心理咨询室

  如果说功能室的管理靠的是规范的制度的话,那么功能室的使用依靠的是详细的使用记录。因为功能室使用是否正常,只有完整的使用记录才能证明。为了做好功能室使用记录的详细、规范,学校在功能室使用方面,给予广大教师充分的自主权,每天定时开放,各种使用记录登记表放在功能室显眼位置,每一位使用功能室的教师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每周五功能室将一周的使用登记记录收集整理并归档备查。

    正是因为做到功能管理和使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我校的功能室现今正发挥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三、教育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   

  城关三小师机比达到1:1,教师和学生个人空间开通率均达到100%。学校还利用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安徽省中小学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安徽省中小学校舍管理系统、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等多个管理系统客户端,对学校教育教学、资产登记、班班通设备等进行网络化管理。

    学校信息化设备使用率和省资源平台数字资源使用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班班通”电子白板使用实现常态化,信息技术引领课堂教学变革局面初步形成,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取得初步进展。

    四、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初见成效

    城关三小是全国第一批“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有着鲜明的体育教育特色,为此,学校确定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这一目标,以乒乓球为特色品牌,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学校以乒乓球、羽毛球和足球为核心,依托传统资源优势,组建学校“三球”运动队,集中优势力量加强训练。并与校外俱乐部合作,提高乒乓球竞技水平。本学期,学校体艺组教练乒乓操,增加大课间活动内容,师生全员参与,学有所长,努力提升素质教育的品位,创建特色教育新亮点。   

  求实创新是三小的精神,全面发展是三小的追求,甘为人梯是三小的传统。为了祖国的未来和下一代,舒城三小全体教职工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努力向建一流学校、创一流质量的目标迈进!(转自六安政府网-百姓畅言http://bbs.luan.gov.cn/thread/detail/571b08c27f8b9a510751a7fb.html

Copyright © 2013 舒城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舒城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  制作:舒城县教育局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大黉水巷2号  联系电话:0564-8621209  皖ICP备17023175号-2  皖舒公网备2013第102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7.0或以上  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