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家庭结构问题时,马卡连柯认为失去家庭集体性的方式“最普遍的是所谓独子制度”。他说:“教育一个儿子或女儿比教育许多儿童困难得多。”
为什么呢?
他说:“只有在有几个儿童的家庭里,父母的关注才会正常,才可以平均地关注每一个儿童。”家里有几个儿童,儿童从小就生活在集体中,习惯于集体生活,能获得人际交往的能力和经验,学到爱和友谊。
家里只有一个该子,会怎样呢?他说:“只有一个儿童,他会立刻成为家庭的中心。父亲和母亲的关注完全集中在这个儿童身上,往往超过了有益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爱会很突出地有某种神经质的情形。儿童的疾病或死亡对于这样的家庭所给予的痛苫是极大的,做父母的总是感到这种不幸的威胁,使他们失掉应有的安静。独生子女最容易习惯于他占有的特殊地位,变成家里真正的暴君。父母也不容易把握自己的爱和关注,有意无意地把儿童教育成利己主义者。”
他认为,在独生子女家庭里,儿童是“孤伶伶的,他设有一个真正的社会。”“没有可以天然弥补这种缺陷的东西,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就没有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玩耍、相爱、互助的经历,没有模仿、尊重的经历,最后,也没有共处的经历――没有共同享受,也没有共同努力的经历――简直什么都没有,连普通的来往都没有。”一句话:设有集体生活的实践体验,就不会有过集体生活所需要的品质。
他还认为,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就很容易造成父母的变态心理。他说“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里面,一个孩子的死亡可以引起深痛的悲伤,但决不至成为悲惨的收场。因为剩下的孩子还象从前一样,需要照顾和疼爱。他们实际上保证了家庭集体不至于瓦解。当然,没有任何情景比父母亲落在空屋里孤独地生活着这种情景更悲惨的了,每一种情景,每一动作就会使他们想起亡去的孩子。因此,就必然造成了这样的局面:父母把担心、溺爱、恐惧和惊慌都集中在独子的身上。”“因为父母将来的快乐全部都寄托在这一个儿子的身上,失去了他,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由于这样一些原因,教育独生子女是非常困难的。他认为,独生子女简直是“社会的危险物”。“独生子女成了最困难的教育对象”。他断言:“甚至在最好和最幸运的情形下,甚至在有才能而又关心(孩子的教育)的父母手里,要教育一个孩子,也是一种极端困难的工作。”
那么,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再有第二个孩子,怎么办呢?马卡连柯很武断地说:“很简单:要一个别人的孩子,从儿童之家里抱一个孩子,或者收养一个没有父母的孤儿,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不要想到他不是你生的……其实是他帮助你把‘势将倾颓'的家庭从摇摇欲坠的危险中拯救出来的。不管你的物质条件多么困难,你一定要这样做。”马卡连柯明确地反对只要一个孩子。
应当承认,马卡连柯对于多子女家庭对孩子教育有利的条件和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教育不利的条件,分析得是很深刻的。特别是对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不利因素,分析得令人信服,给人以深刻启发,会引起独生子女家长的高度注意。
然而,他由此而武断地认为独生子女是没有可能教育好,是“社会的危险物”,并坚决反对只要一个孩子,这种观点有失偏激。
子女的数量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只要家长头脑清醒,扬长避短,独生子女照样也可以培养教育成为好孩子。(编辑:霍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