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县中小学关心下一代工作暨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视频大会有感
这是教育局办公大楼最顶上的一层,六楼会议室。
我一口气爬上去。会议室里,只有几个办公人员还在布置会场,看来,还早。通知上说,7月2日上午9点正式开会,我8点就来了。
会议室显得很宽敞、安静,主席台看上去更加庄严、肃穆。局长们就坐的地方,放上牌子;还有代表们的发言席、关工主任席,那些新换的姓名牌,灯光下,熠熠生辉。我下意识地知道:今天的这场会议准备充分,档次不是一般。“全县中小学关心下一代工作暨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视频大会”大幅标语赫然悬挂主席台中央横梁的顶端,工作人员在调试机器,大屏幕上,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全县各个中心校分会场的情景……
对于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能够到教育局参会,真的是稀罕:记得好多年前,作为一校之长,我参加过有关两基工作和教师聘任制改革的动员会,那是在县大剧院召开的,人数不少,声势不小;一次就是前年作为学校教育信息特约代表参加了“舒城教育网2013年度优秀通讯员表彰暨业务培训会议”,也是在这六楼会议室;还有一次,就是今天这次表彰会,是昨晚校长通知我的。
我找到自己的座位,牌子上写有我的名字,我被安排在第二排正中央,我简直有些受宠若惊了。
其实,这次表彰会的文件和表彰人员的名单,我在开会前一周就知道了-----舒城教育局“信息公开网”上面就有。我没有想到的是,教育局这样重视,搞得这样大的动静,给各个学校发通知,明确要求参会有关单位和代表在规定的时间里到达会场,并且有分管此项宣传教育工作的局长专门做当前关工工作重要讲话。
大会由县教育局副局长鲍官平主持,所有来自获奖单位的老师认真聆听了来自汤池中心校、棠树中心校、舒城一中代表关工工作经验交流。石磊主任做关工工作报告,对近年来关工工作做了回顾和汇报,并对2015年关工工作要点进行详细地阐述。张大丽副局长做了县关工工作强调发言,牛昶关长宣读了上级有关关工工作领导的重要批示……
我作为明德小学的参会代表,亲临此次盛会,甚是激动。在表彰会上,明德小学和该校有关教师获得了多项殊誉:有县“家长教育优秀学校”;有“关工先进工作者”;有家长学校“优秀教师”,有舒城教育网“家长学校优秀编辑”。我就是那位获得“优秀编辑”的关工通讯员。
我是在2014年11月被聘为“舒城县教育关工工作通讯员”的,同期,我还被聘为舒城县教育网“家长学校”学前教育、小学版两个栏目的主编。从那时起,我名副其实地成为舒城教育网的一名忠实读者。我有个习惯,几乎是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要浏览舒城教育网,对有关教育信息,我做到认真阅读。
我特别喜欢浏览“教育信息公开网页”,可能是出于职业和专业的需要,“信息早知道,先睹为快”这样的理念早已深入我心。上网找教育信息的习惯,我已经有好几年了。常常有些县教研比赛,或者新的教育政策,我能及时了解和解读,并在同事中快捷宣传。他们有时觉得奇怪:“你怎么知道的?”;其实,每个老师都可做到,教育网信息传播就是快,资源可以共享,干嘛不用呢?我想,教育网站真正的用意可能在此。
我也是南港明德小学教育信息通讯员。每周我要写几则有关学校教育信息的报道。一开始,我还有一些顾虑,不知道怎样写、如何报道,生怕自己的文字会出差错。因为学校就是常规教学,人员还是原样老道,学校哪来众多的“闪光点”和“正能量”?所以,一周下来,有一则教育报道也就不错了。后来,我看到舒城教育网上别的学校那些报道,有空就拿一则来琢磨,看看人家怎样写,从哪个角度进行报道的。梅兰芳就说过:“要想自己演好戏,先要看别人怎样演戏。”这话真的有道理。看得多了,就可以进行仿写了。还有一个原因,南港中心校教育信息通讯员凤维建,对于我的报道,给予我很多指导和鼓励。有时候,因为要赶时间,要上课,要批改作业,要处理班级学生纠纷,我对文字的斟酌没有到位,就匆匆发稿。凤主任不厌其烦地替我修改,对于我发的稿件是百分百地推荐。我常常有着这样的感觉:一则报道下来,认真阅读后,好像是我写的,又不像全是我写的……这样的例子真的不少啊。我在感动之余,觉得真要静下心来好好地推敲自己的文字了。
就在此时,我方才意识到:有着一千多名师生的农村大校-----南港明德小学,它其实每天都是新的,它每天都蕴藏着很多教育信息与教育正能量;这要看信息员的挖掘了。那些信息,不只是与学校检查有关的上级领导来访的报道;更多的信息报道蕴藏在来自于师生教育活动中。这需要信息员,不仅有双善于观察新事物的眼睛,还要有个不同寻规的脑袋瓜。信息报道,固然更多地取自于客观世界的生发,但还需要信息员大脑的思考、筛选、鉴别和再创造……一句话:信息报道需要有心人。有了这个认识和思想弯道的超越,我的学校信息报道量一下子增加了:有时一周下来,有着三四则教育信息,还登上县教育局“要闻栏目”。我报道的信息是原来报道的好几倍。一学期下来,有着百来则教育信息确实不在话下。我想:不要小瞧这一百则学校的教育信息,它是教育正能量,是对学校发展的新认识,一个学校的崭新形象蕴藏其中,学校文化和校园万象也尽在此中……也许是这段工作做得还行,一直在跋涉,一心要前行。2014年5月,我作为乡镇小学教育信息代表,参加了“舒城教育网2013年度优秀通讯员表彰暨业务培训会议”。
因为对文字的挚爱和执着,我除了写些报道、投投稿子,我还一直在坚持在新浪网上写个人博客。是新浪网“青葱校园”栏目“常荐写手”,我的博客“杏坛听雨”被安徽省电教馆评为“教师博客”一等奖;2013、2014连续两年荣获新浪网草根博客“校园十大名博”。
相对于新闻报道的习作,我感到博文写作有着更多的感性和自由。新闻报道整体上有它固有的“套路”,还有它的“交代”“时间点”“新闻性”等等;这些方面,对于博文而言,是可有可无的。博文简单明了,博文更多是自我的东西,那些内在的、心灵的、精神上的东西可以有的。报道偏短,博文偏长;报道立意,博文抒情;报道偏向客观性,博文偏好主观性……这样两样不同方式的习作,不是相互阻碍、干扰、对立;反而,我认为更能畅达写作者的思维,相得益彰,可以调节习作者的思路,可以让一个写作者的思维河流更加跌宕起伏、奔涌向前。只要勤于写作,无论报道,还是博文,写得多了,那些灵感,会不期而至,不祈而降。
我的博文,我的发表,我的报道;它们都应是生命成长的印迹。它们,给我带来很多收益,很多思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精神面容;同时,它们也确确实实地给我带来一些“名气”。教育局还专门发了文《关于聘任霍同长等同志为舒城县中小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宣传报道通讯员的通知》,我成了“家长学校”主编,名正言顺了。我要开始着手舒城教育网“家长学校”这个圈子的特色打造。那天,我应关工主任牛昶约稿,我为舒城教育网“家长学校”撰写发刊词。
这是2015年舒城教育网家长学校新版,年头岁尾一算,家长学校栏目也有两岁啦。
家长学校专版为谁办?给谁看?为谁鼓掌、为谁点赞?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思考:答案只有两个字:家长。
为家长办专版。零距离贴近家长,说家长的话,替家长思考;让家长说话,为家长说话。这是时代一大进步。我是一名教师,当我还是学生时,我没有听说过“家长学校”这样的名词。那是我们印象中,只有家长、老师的概念,学校只是单纯的学校;“家长学校”诞生,是在新时期新生活中应运而生。
办一个家长爱看的“家长学校”,这是我们做编辑的责任。什么样的家教信息最吸引你的眼球?什么样的文字能够沁人心脾?什么样的招数最管用?什么样的版面最朴实?我们不得不思索。我们想着一个管用的家教栏目,我们想着一个贴地行走的版面,我们想着一个“以家教为己任”的理想和价值追求的家长学校新网页。
其实,孩子成长是美丽的;他们一举一动,都能成为是我们眼中最美的风景。培养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个做家长的愿景。因为是孩子,所以我们要学会蹲下来欣赏他们。能够欣赏到孩子的伟大,都是蹲下来的人。这不仅仅是哲理名言,更是我们亲近孩子、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方法。
有位教育专家说:家长行为至少有五个“要点”:家长的第一任务是什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教子做人。第二个要点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学校是“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第三个要点家庭教育“道大于术”。我们往往重视教育方法,而不是“道”。“术”是很个性化的东西,并不适用其他孩子。只有掌握了“道”,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第四个要点是亲子的关系的真经。是父母对子女的真情和真爱。不是你以为你是爱孩子,孩子就会这样认为,因为,孩子常常不觉得是这样。第五个要点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方法。你要孩子成为什么人,父母首先要成什么人。孩子是从模仿双亲开始的,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两句话现在很是流行:“好妈妈胜过好教师。”“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都是以上道理最好地诠释。
可能道理讲深了,我们还是讲些平易、平常的话吧。家长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这是为人父母者在家庭教育中常常面临的问题。“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基本的生活技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配合老师、学校和社会对子女进行教育。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要有良好的习惯和的道德修养,在言行上做好孩子的榜样。家教要讲究教育方法和艺术,加强对家教理论的学习等等------时代在发展,孩子在进步,家长也是在学习成长。
其实,家庭教育的话题真的很多,一言难尽。孩子的考试成绩该怎样看待?爸爸怎么不多陪陪我?留守儿童谁来关爱?孩子到了逆反期父母怎么办?如何培养孩子爱的能力?如何教育孩子不磨蹭?安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课题。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课余生活。诸如此类,这些家校共同值得探讨的话题。从某个程度上说,学校教育也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一个完善。为了共同目标,我们走到一起。
无论怎样说,家长、老师,还有孩子,我们为着成长的话题又聚在一起了。时间在光页里凝注,文字不会成沙。它将会成为伴随孩子一同成长的见证。祝福读者,祝福家长,祝福家长学校!祝福2015年家长学校新版。为家长学校新版点个赞!
这个2015年“家长学校”发刊词在教育网上挂了好长一段时间,在我的影响下,“家长学校”各个栏目通讯文章接二连三地“出世”了。我除了在“小学版、学前版”栏目上发些关工教育通讯外,还编写了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育子篇”。一段时间,因为学校着手在搞教育部关工委重点课题子课题《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研究》,我是课题负责人,要筹划开题报告和工作报告,因而疏忽了县局“关工报道”。
现在想想,我觉得关工通讯工作做得很不够,真的需要自我反思了。只是做了一点点,县局却给个我很高的荣誉;只是付出一些时间,却得到丰富的精神回报。如今,县局把关工工作当作大事来抓,真的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当我第一次站在县局领奖台、也是我人生最高精神的领奖台时,我真的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能够利用自己一丝之长,为地方教育编制华彩锦衣,这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造化,更是教育百花齐放之天时地利。
风清日朗,教育工作贵在细细点点;政通人和,老骥伏枥还将勤勤恳恳。给小露珠一点阳光,她定会灿烂无比。当张大丽局长把荣誉证书交给我的一刹那,我激动得不知所措了。我在基层工作30年了,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县局表彰会,受此殊誉;我觉得很是荣幸感激,内心深受鼓舞,一个声音在心中回荡:感谢县局领导对关工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分管领导对明德小学家长学校的认可;感谢牛昶关长的一直对我编辑工作极力鼓励……我等之辈工作成绩微乎其微,却获此众多殊誉,还能大张旗鼓地宣扬……
我想:一件事,坚持做下去,不容易;简单的事,变成不简单!容易的事,变成不容易!关工工作,学校工作的一部分,需要重视,需要践行,更需要那些全力宣传报道、传播正能量的辛勤劳作的关工通讯员。不是吗?同行们,让我们乘此盛会东风,一直在跋涉一心要前行。(关工通讯员:霍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