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 力推教育独立的军阀
-------民国军阀的教育情结与建树之(壹、贰、叁、肆、伍)
作者:毕唐书 本文摘自中国老年2014年10月
袁世凯出身于高门显族,军功世家。自幼绝顶聪明,诗书过目成诵,却不愿走科场旧途,对科场时文极无兴致,而是苦读兵书,学习骑射,立定投笔从戎之志。史料记载他“性任侠,喜为人鸣不平。慷慨好施与,以善为乐,寒士多依为生,士绅推戴,负一郡望。”这说明他少年时期并不是否定他的著作中所说的“胡天胡地的恶少”,而是“负一郡望”的领袖人物,文人学士的食主,犹如战国时期的信陵君、
袁世凯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第一大贡献,就是牵头废除科举取士制度。光绪三十一年(1905),由袁世凯领衔,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两江总督周馥等会衔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得到批准。清政府谕令从丙午(1906)科起,停止所有乡试、会试和各省岁试。这样,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了,为新式学校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袁世凯后来经常与其子女谈起这件事,认为这是他一生中做的最为得意的事情。
在废除科举的同时,袁世凯还倾力兴办新式学校,通过组建教育行政领导机构、筹措办学经费和培养师资等措施,使其曾经管辖下的直隶省(今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新式教育迅速发展。他建立了以“北洋六镇”为首的现代化陆军及“保定陆军学堂”、“军医学堂”等一大批军事院校,是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的开创者。据统计,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直隶办有专门学堂12所,实业学堂20所,优级师范学堂3所,初级师范学堂90所,师范传习所5处,中学堂30所,小学堂7391所,女子学堂121所,蒙养院2所,总计8723所,是整个洋务运动期间兴办新式学堂最多的省份。当时直隶有学生16.4万多人,位居全国第二,但教育资产有四百八十万两,名列全国第一。他在山东任职期间,于1901年上书光绪帝,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即现在的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