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舒城教育信息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师队伍 > 教师风采
三尺讲台写青春——记干汊河镇莲墩小学黄光爱老师
字体【 】  【日期:2014-9-9】  【单位:舒城县教育局】  【发稿人:干汊河中心学校】    【 关 闭 】


十几年前,年仅20岁的黄光爱怀着儿时的梦想,怀着对教育事业无比崇尚的神圣情感,走上了三尺讲台。从踏入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立下了“当园丁培育百花,做黄牛无私奉献”的誓言,并为自己定下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工作准则。在那一方黑板前,她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着稚嫩的幼苗,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为该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该校优秀教师中的典型代表。

一、师德高尚,以爱育人

黄光爱老师顾全大局,维护学校利益是她一切行为的准则。她一贯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勇挑重担,从不叫苦言累。她团结同志,尊重老教师,关心年轻同事。她深爱着小学教育事业,尤其是对待学生,她总是有着火一样的热情和爱心。“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她无比相信时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句话。

她从教18年,就担任了17年的班主任。农村孩子纯朴、善良、真诚,但大多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或寄居在亲戚家,受到宠爱,无人加以约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基础薄弱,很多孩子厌学、不求上进。幸福的孩子是相似的,不幸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幸,作为班主任的她,时时提醒自己要关注每一个孩子,要根据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用母爱的情怀,去包容他们,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 。她在班上组织学习上有优势的孩子成立了“学习加油站”,轮流分工去帮助学习习惯 不好或基础差的同学,定人定时进行作业辅导、释难解惑,并及时进行测试、过关。班里的学生朱翊怀就是留守儿童,父母在浙江打工,常年不归,朱翊怀跟奶奶一同生活。因为缺少双亲的关爱,朱翊怀孤僻离群,经常迟到、旷课,常因一些小事就向同学大打出手。看到这一切,黄光爱没有因她违反纪律而训斥、挖苦她,而是以母亲般的爱心关心她、爱护她。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她在教室里见到王伟杰,却见他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衬衣,小脸冻得煞白,不停地哆嗦,她感到一阵揪心的痛。她急忙脱下自己的绒衣给王伟杰穿上。这个倔强的孩子轻轻说了声:“我不冷。”了解到因为奶奶病了他空着肚子来上学时,黄光爱又赶紧领他去吃饭。老师的关爱,使得这个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水夺眶而出。面对这个可怜的孩子,黄光爱感觉到仅仅是给他买饭、谈心、补课还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要让他感受到被疼爱的温暖。她把王伟杰领回自己家,给他做好吃的饭菜,还让自己的孩子陪他做游戏,同时联系上王伟杰的父母,要求他们定期给孩子打电话。得到了老师的疼爱,又能经常和父母通电话,王伟杰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性格开朗活泼起来,能严格要求自己了,学习也努力了。

“关注每一个孩子,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是黄光爱树立的一个最朴实的教育信念。十几年来,班里几乎每个留守学生都享受着黄光爱慈母般的关爱。正是凭着这一份无私的爱,黄光爱所带的班总是有着良好的风气和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勤学苦练,技艺过人

通过工作实践,黄光爱领会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光有炽热的爱心还远远不够,还要具备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技艺。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要成为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黄光爱深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她时时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向书本学习。为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产生的种种疑惑,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黄光爱参加了成人自考,成百上千个夜晚苦读,她终于完成了教育管理专业几十门课程的学习,先后取得了专科和本科的学历。不仅如此,随着人们对物欲的满足,转向追求没有边际的精神世界,人群中心理疾病剧增 ,黄光爱自修通过国考,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这一资格的取得,收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还经为社会各界有心理疾病的需求者提供优质服务。她还长期自费订阅几种教育杂志。稍有空闲就埋头苦读。

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黄光爱勤学好问,平时在教学上遇到了疑难问题,她总是随时向老教师请教,有了新感悟也乐于跟同事讨论交流。她经常利用空堂进老教师的课堂听课,还经常想上网搜看名师的教学视频,反复观摩,向他们取经学艺。

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习。黄光爱对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认真,她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反复钻研教材和教参,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备课。她珍惜每个四十分钟,认真组织每一节课,亲切的话语,各种方式的表扬和鼓励,总能把学生紧紧吸引。她积极参加学校和县乡组织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在实践中锤炼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她注重反思,勤于笔耕,经常记录新思考新体会新收获,并尽可能形成论文。

三、春华秋实,成绩喜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教苑这块沃土上,黄光爱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累累硕果,她所带班级,每年在教学质检中都有喜相报。她撰写的论文也屡屡获得市县级奖项,《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基本策略》、《舒城县农村中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研究》均获市二等奖, 《关于学困生培养的方案研究》、《学困生的探究与转化》、《试论生活实践中数学知识的运用》均获县一等奖,《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等获县三等奖。由于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面对这些可喜成绩,黄老师总只是淡淡一笑 ,她认为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许许多多的孩子等着她去呵护,她应该向孩子们奉献更多。她坚信,她的努力和付出,必将把她的青春装点得更加绚丽!(潘加宾 特约通讯员:吴本和)


 


Copyright © 2013 舒城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舒城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  制作:舒城县教育局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大黉水巷2号  联系电话:0564-8621209  皖ICP备17023175号-2  皖舒公网备2013第102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7.0或以上  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