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舒城县晓天镇大礼堂座无虚席,晓天镇首届“行业之星”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当那位操着晓天双河特有腔调的“园丁星”在台上发言时,台下观众掌声不断。他就是晓天中学的王根和老师。
从1998年六安师专(今皖西学院)毕业至今,王老师已在晓天中学工作了16个年头。这16年来王老师一心扎根山区,用知识和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用爱和奉献铸写着一个大写的“人”字。
默默无闻讲奉献 呕心沥血育桃李
晓天中学地处舒城西南山区,交通不便,工作条件较差,生活环境艰苦,各方面的条件也都不能同城区相比。尽管如此,王老师自踏入晓天中学大门的那一天起,就坚定了为山区教育默默奉献的信念。16年来,他用自己的辛勤耕耘,培育出一届届桃李芳华。
在教学上,王老师勤于钻研。他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他每一节课都会精心备课、深情授课,使学生由爱学变成乐学。多年来,他一直带着毕业班,而且每年高考英语成绩都是非常优秀。2004年其所带班级都超标完成学校的任务,为学校当年高考本科上线达到创纪录的123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5年更是勇挑重担,担任四个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就是铁打的人也会给累垮,但王根和老师硬是凭着对教学工作的一腔热情,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且在当年的高考中考出非常出色成绩。丁仕保同学能被武汉大学录取,其英语成绩的进步至关重要。徐德东同学成为当年六安市唯一的空军飞行员,其英语成绩一开始差不多是零基础,经过王老师利用课外时间无偿辅导,使其英语成绩远超当年高考录取线。十几年的教育探索,让王老师由一个初出校门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业务纯熟的教学骨干。在自己成长的同时,王老师不忘他的年轻同事们,他总是耐心地帮助年青教师成长。十几年来,全校英语学科从过去的拖腿学科成为现在的优势学科。这和王老师这个教研组长分不开,和他的的辛勤付出分不开。
在班主任工作中,王老师觉得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总结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经验,王老师曾说道:“教师应把爱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应把爱播在学生的心坎上。对优等生要培育,对一般生要培养,对特殊生给予关注,对后进生要关怀。”
他时时想到学生,处处关注学生。每天早晨巡视教室,他都注意观察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有没有同学状态不对,是不是生病了。有一年,有个学生心脏不好,王老师几乎每个星期都骑摩托车送她去医院看病,直到她痊愈。对于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学生,王老师也想尽方法去改变他们。2009年有一个家住山七的学生,刚入学没几天就表现出不良的习惯:抽烟,饮酒,赌博,逃课,谈恋爱。面对如这样的学生,王老师知道,任其下去不但会带坏其他同学,也会贻害他的一生。王老师多次驱车几十公里,用摩托车带着这位学生回家,积极与其父母沟通。严格的要求辅以真诚的关怀,终于让这位学生彻底改变了,一跃成为班级努力学习的典范。这一事例让学校领导知道后,被作为转变后进生的成功范例全校推广学习。2011年下半年,王老师出了车祸,在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很多学生和家长得到消息后,都纷纷赶去医院看望。那动情的一幕幕师生连心的画面,让许多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不光对学生,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王老师也做到了心平气和、坦诚相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王老师与许多学生家长打过交道,他从来没有和他们红过脸,无论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给他带来多大的麻烦,无论自己肚子里受过这些孩子多少气。只要见到家长,他总是笑脸相迎,从不把气撒在家长身上,而是用平和的语气向他们解释,与他们交谈,商量教育孩子的最佳办法。从家长口中了解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和家长齐抓共管,有效沟通。这是王老师转变后进生的一大法宝。
有风有雨有阳光,有汗有泪有欢笑。由于措施有力,方法得当,王老师所带班级在2012年被评为县级优秀班级,高考成绩更是喜获丰收。汪苗苗同学以597的高分名列全校第一。
忘记小家为大家 舍弃小我铸大我
母亲养育了他,他心里却总装着学生。2001年,王老师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他的母亲心脏病发,在医院里一住就是一年。在这期间,王老师白天在学校认真教学,夜间替换弟弟在医院照顾母亲,愣是没落下一节课。学校的同事都说:“王老师瘦得不成人形了。”是的,身高一米七的二十几岁壮小伙瘦得只有九十几斤!当年高考,其所授文科班考出了晓天中学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妻子嫁给了他,他却觉得对不起她。2013年,王老师的妻子生病住院,动了两次手术。王老师前后在一起只请了3天假。他常常在学校上过晚自习后,再乘车去城关看望妻子,第二天,又要早早起床到校上班。他的妻子常说:“我找一个教师做老公,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的得到良好教育,可你心中只装着别人的孩子。”今年暑假,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其妻子决意把孩子带到了城关就读。望着妻子和儿子远去的背影,王老师心中充满着愧疚与自责。谁不想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在一起啊!谁不想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孩子呀!想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望学习的眼睛,想到家长们那一个个信任的目光,王老师又沉默了。
朋友高薪聘请他,他却放不下自己的学生。2012年暑假,一位在合肥某名校任教的原同事邀请他去合肥任教,许以年薪15万。王老师毅然拒绝了。很多人说王老师傻,王老师淡淡地说道:“人不能仅仅为钱而活着,这里有我的学生,这里有我的家。”
重担加身志更坚 荣誉名利都看淡
十年磨剑,不巧自工;一冬斗雪,不艳弥香。16年的默默付出成就自我,更打动人心。领导和同事们看在眼里,明在心里。近年来,他承担了更多的工作。政教处副主任、英语教研组长、2013级年级组长等,在团支部书记休产假期间还兼任团委工作。王老师没有推脱、毫无怨言,并且把这些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在他的安排下,晓天中学上一学年组织活动20多次,多人次荣获县市乃至国家级表彰;在他的领导下,2013级学生高二开学创造无流生神话;在他的组织下,校团委建立健全学生会制度,让学生自我管理成为常态。高强度的工作摧残着王老师的身体,2014年5月份,由于过度疲劳,王老师患上了精神衰弱,一度整夜难眠。他没有请一天假,硬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
缕缕的墨香难书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情怀,多少个风雨晨昏见证着一颗默默耕耘者的拳拳爱心。王老师常说,教育是其终身奉献的事业,他将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献寸心于三尺讲台,忠实于人民教师这一高尚的职业。王老师是晓天双河人。他名字的第二个字是“根”。他也曾说过晓天是他的根。他不仅说到了,他更做到了。他把根深深扎在家乡教育的土壤里,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滋养着更多的山区花朵生根、发芽。(特约通讯员:李本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