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荣, 1988年9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二十多年前,她放弃读高中上大学的机会,毅然报考师范学校,为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三年后,她顺利毕业,登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教师生涯。
默默耕耘,不断钻研。二十多年来,她始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的神圣无比。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始终坚持不断学习,坚持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书籍和教学刊物,虚心向身边的教学业务骨干学习。课余,她阅读了魏书生的《班主任漫谈》、苏霍姆林斯基《给班主任的建议》等书籍,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等节目,开阔自己的视野。她深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该有一桶水。为了努力做到这点,她还阅读了很多中外名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她深知自己在师范所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教学需求,2000年她毅然报考合肥师院,并顺利毕业。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她努力向年轻教师请教,学习制作课件,如今在课堂上她已经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
真心关爱,耐心帮助。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让她深深体会到,要想当好一名合格的老师,拥有一颗慈母心是非常必要的。有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是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也许他在学习阶段会很调皮,会很贪玩,那你该怎么办呢?记得有一学期,她班转来一名学生,基础较差,同学们歧视他,他自己也没信心。李老师便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让他端正学习态度。在谈心中,她得知这个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每年就春节回来。爷爷奶奶年岁已大,他感到很孤独,但又很“自由”。李老师便想方设法搞到他父母的联系电话,要求他们平时多打电话关心他,多与他交流沟通。在学校,李老师也抓住他一点一滴的进步表扬他。从此,他学习积极性高涨,成绩进步很快。其次,教师的耐心也很重要,尤其是面对小学生,教会他怎样做人至关重要。有的学生整天小错不断,你苦口婆心的教育他,可他就是改不了。对此,李老师从不放弃。记得2008年,她接手三年级一个班,有一位学生特调皮,经常恶作剧,损坏别人的东西,并以此为乐。李老师一找他,他就说:“我不是故意的。”弄的李老师一时束手无策。有一天,李老师看到他桌子上放着一个茶杯,李老师灵机一动,借着给他指正作业之机,放佛不经意间,茶杯“掉”了,打碎了。李老师故作一怔,后微微一笑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下午,李老师买了个新茶杯交到他手上。这个学生愣住了,好半天才说:“老师,我不要你赔。”李老师大声说:“这个茶杯你必须收下。不管什么理由,损坏东西都要赔偿,这是老师做人的原则!”他的脸一下子红了,从此,他成了一个守纪律的好孩子。这爱心和耐心,让李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家长的一致好评。
发展多方兴趣,做学生喜欢的“孩子王”。如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老师,李兴荣深知仅仅会给学生上几节课是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的,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必要时要能与学生同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六一”联欢会上,李老师和学生一起载歌载舞,尽情欢乐。他们班有一个学生就曾感慨地说:“我们的老师真好,语文老师会唱歌,数学老师会跳舞。”虽然李老师的歌唱的没歌唱家好听,但学生是非常欢喜的。课余,她还会在QQ群里和学生聊天,他们会同李老师谈理想,倾诉自己的欢乐和烦恼。此时,李老师既像他们的妈妈,又像他们的好朋友,更是一个他们喜欢的“孩子王”。
奋斗不止,我心依旧。有人和李老师聊天时说:“假如你不当老师,也许你不会这么清贫,这么劳累,也许你会过的更好。”但李老师总是说:“我既然选择了教师,便注定了我的默默无闻。每当听到我的学生们有了出息,每当我的班级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每当家长对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每当我的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我的内心便充满了愉悦,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我想,再过十年、二十年,我还照样会说——我心依旧!”
(吴玉平 特约通讯员:文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