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县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热点问题解答
一、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范围怎么确定?
城关镇和开发区13个社区(东苑、飞霞、凤池苑、码头、龙津桥、中大、三旭塘、鼓楼、龙塔、舒怡、新城、春秋苑、三里河)及9个村(舒中、仁和、七星、古城、沙埂、北隅、金墩、丰墩、金虎)是城区义务教育覆盖范围。该范围内有公办学校15所(含原城关一小,城关四小,舒中小学,鲍墩小学,三里小学,永丰小学),舒城二中、舒城三中;城关二小、城关三小、实验小学、舒师附小、仁和、七星、沙埂小学。
二、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推进县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目前,城区初中学生占全县初中阶段学生30%,小学约占25%,并且有逐年增长趋势。这种新形势对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必然要求。二是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以县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引领促进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确保2017年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级验收的现实需要。三是切实缓解县城区教育现实问题的需要。当前,县城区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招生矛盾突出、大班额问题严重、交通安全隐患较大等,必须要下大力气解决。四是进一步扩大县城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需要。通过集团化发展,使县城区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差者变优,优者更优,以便更快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五是进一步充实城区学校师资力量,通过城区原三小和原一小、原实小和原四小、舒城二中和三中初中部以及城郊撤并学校教师与城区学校教师的普遍深度融合,充实和提升城区学校师资力量和水平的需要。六是进一步提升城郊学校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水平。撤并的城郊4所小学学生进城区学校就读接受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三、实验小学和城关四小整合后叫什么学校?
原“舒城县实验小学”和原“舒城县城关镇第四小学”整合后统称“舒城县实验小学”。原实验小学校区(舒城师范院内)更名为“舒城县实验小学东校区”,原城关四小校区更名为“舒城县实验小学西校区”。
四、实验小学和城关四小整合后校区年级如何设置?
2014年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全部安排在实验小学西校区,东校区、西校区2—6年级保持不变。东校区和西校区一年级教师全面融合,统一调配。
五、实验小学和城关四小整合后学校如何管理?
整合后学校按原实验小学的管理隶属关系执行,“舒城县实验小学”为县直学校。学校实行集团化管理办法,设一套班子,一名校长,学校分两个校区,每个校区设立校长工作室,各设执行校长一名。
六、城关三小和城关一小整合后叫什么学校?
原“舒城县城关镇第一小学”和原“舒城县城关镇第三小学”整合后统称为“舒城县城关镇第三小学”。原城关三小校区更名为“舒城县城关镇第三小学东校区”,现城关一小新校区命名为“舒城县城关镇第三小学西校区”。
七、城关三小和城关一小整合后各校区年级如何设置?
2014年,城关三小东校区设1—3年级,原城关一小1—2年级(秋学期2—3年级)整体移至三小东校区;城关三小西校区设4—6年级,原城关一小和三小3—5年级(秋学期4—6年级)整体移至三小西校区;在三小西校区另设一年级一个班(金虎班),只招收金虎、丰墩两村符合条件的新生。城关三小加强与高年级学生家长联系,注意掌握学生及家长意愿动态,因人因情,因生制宜妥善解决就学困难问题。
八、城关三小和城关一小整合后学校如何管理?
整合后的城关三小校长(校级班子)由县教育局和城关镇中心学校共同考核管理,由县教育局党组任命,其它行政、业务、党务等工作均仍由城关镇中心学校管理。学校实行集团化管理办法,设一套班子,一名校长,学校分两个校区,每个校区设立校长工作室,各设执行校长一名。
九、舒城二中和舒城三中资源如何整合?
原“舒城县第二中学”建制和校名不变;原“舒城县职业高级中学”校名不变;在舒城职高加挂牌:“舒城县第二中学初一年级部”。舒城二中校区设初中二、三年级,原舒城三中一、二年级(秋学期二、三年级)整体移至舒城二中校区;舒城县第二中学初一年级部招收2014年初中一年级新生。
十、舒城二中对初一年级如何管理?
舒城二中在县职高校园内设立初一年级部,全面负责初一年级的师资、教学和资产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十一、舒城二中和舒城三中初中教师如何融合?
舒城二中现有一、二年级(秋学期二、三年级)授课教师所授学科和班级原则上维持不变。
舒城职高初中教师(包括今年毕业班教师)原则上全部随班级整合到二中。由于舒城二中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齐全,同时,考虑不能削弱舒城职高师资力量,因此,凡兼授职高高中部教学的教师、担任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教师、教辅人员本次整合一律不动。如初中部教师愿意继续留任职高的,需本人申请,学校同意,报县教育局审定。对于高中部教师,因岗位或教师资格等问题,本人要求流动的,将根据实际情况, 以后逐步解决。
十二、城郊有哪些学校今年撤并?
鲍墩、三里、永丰、舒中四所村小撤并后,在校学生就近分流到城区几所小学。三里、永丰、舒中3所村小改建为幼儿园。
十三、城郊撤并学校教师如何分流?
鲍墩、三里、永丰、舒中四所村小45名教师,将通过上公开课评分,按照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并根据城区小学教师缺额补充计划,自选学校,其他人员由组织安排。
十四、三小西校区和三中公交怎么开通?
县交通局开通循环公交,分别在皖江路与龙舒西路、梅河西路与皖江路交叉口设立公交站。
十五、三小西校区有没有食堂?
三小西校区暂时没有配备食堂,学生中午暂时没有办法在学校用餐。等待中央“改薄项目”批准后,再立项兴建食堂。
十六、三小西校区一年级招生吗?
三小西校区2014年秋学期一年级新生只招收1个班(金虎班),只招金虎、丰墩两村符合条件的新生。
十七、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有关上下学距离有何规定?
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小学就近入学、中学相对集中、方便学生就学为原则,小学教学网点的服务半径一般约为2公里左右。农村小学低年级走读生上学途中单程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走读生上学途中单程时间一般以不超过45分钟为宜。
十八、进城务工子女进城入学有何规定?
县教育局按照省市要求,创新工作机制,畅通入学渠道,降低就学门槛,简化就读手续,提供优质服务,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区儿童少年一样相对就近、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城区接受义务教育,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持本人的身份证、居住(暂住证)、就业证明以及儿童、少年的身份等证明材料,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学位安排学校就读。
十九、城区学校如何规划布局?
城区教育规划努力与县城总规及发展同步。舒城二中、城关一小新校区迁至城西后,正酝酿在城东新建一所民营学校,同时在城东选址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县城发展趋势在城东地区规划新建一些小学。
二十、省、市关于2014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年龄有何规定?
2008年8月31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必须全部入学。不鼓励接收不足龄(2008年8月31日后出生)学生入学。对城区所属学区内少数秋季入学时未满6周岁、但在招生当年12月底前满6周岁的儿童,家长有送其就学愿望的,学校可结合学位等实际情况,接收其入学,并建立电子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