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舒城教育信息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管理 > 计划总结
五显中心校2013年度工作总结暨2014年工作谋划
字体【 】  【日期:2014-1-8】  【单位:舒城县教育局】  【发稿人:管理员】    【 关 闭 】

在过去的一年中,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五显中心校在 “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密切结合我镇教育工作实际,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2013年度我镇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

(一)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

整治校园环境,为中小学排忧解难一直是中心校紧抓不放的工作之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结合全国性的各类“校园”集中专项整治活动,组织了两次校园文化、卫生的全镇大检查,组织了校园安全大检查,主查校园安全隐患,以及安全隐患的“清晰度”。通过一系列举措,使校园环境得到了明显优化。

(二)教育配置进一步优化。

   在上级的支持下,中心小学、景辅小学、滑辅小学的校园标准化建设已经发挥作用,大路小学的标准化建设也已经逐步走上正轨;极大阻碍景辅发展的最后9间危房得到了彻底改造;中心幼儿园、景山幼儿园建设已经接近尾声,有望2014年春学期投入使用;上河、石关、显杨三个小学分别建设了55×8的标准化教室;中心校的教师周转房和初中生工程已经上网公示,有望年底动工。这一切都为推进我镇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校内全面实现了教师聘任上岗制。

成立中心校以来,教师聘任上岗制一直是中心校谋划的目标,为稳妥起见,中心校一直支持各校在内部施行聘任制,尤其是人数相对较多的中心校本部和中心小学,一直在一些相对较热门的岗位上力推逐级聘任制。通过竞聘,提升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施行“债效”工资以来,效果愈来愈明显。竞聘是残酷的,在竞聘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很多教师的无奈,这都是由于平时工作的不努力或者是虽努力但不出成效而造成的。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今年终于使逐级聘任制在全镇各校内部得到了更全面的实施。下一步中心校将考虑在全镇范围内打破学校界限、突破中小学界限实行全镇性公开、公平、透明的岗位竞聘。竞聘工作过程中困难是很多的,但我们应该有信心。

(四)教育教学取得新突破。

在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的基础上,适龄人口小学、初中完成率都能达到了基本标准,流生得到有效控制。中小学内部管理进一步趋于规范,教师队伍的债效机制已经建立,教师的危机感和爱岗敬业精神明显增强。德育工作和教育科研的工作成绩喜人,相当数量的教育论文在省、市、县获奖。尤其中考取得了更优异的成绩,让中心校的全面工作锦上添花------舒中统招11人、六安一中定向1人、舒中定向22人,超预期完成了学年初的既定目标,开创了中考新局面。

(五)突出了两个工作重点。

1、安全教育工作举措适当

中心学校一直通过各种形式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渗透安全理念。学校的安全教育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思想安全问题,一个是身体安全问题。在思想安全方面,我们要加强普法教育,多方位、多层次地对师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杜绝各类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在身体安全方面,我们通过多层次多批次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消除安全隐患,一时不能消除的隐患,我们加强防范工作,确保无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各种流行病、传染病、食物中毒及自然灾害等危害师生身体的疾病、灾害的防范也被列入了重点范畴。通过各位校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安全工作一直举措适当,平稳有序。

2、素质教育工作全面实施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主要是认真组织好各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工作。共评出市级“优干”1名,市级“三好学生”2名,市级先进班集体1个,县级“优干”1名,县级“三好学生”2名。校、班级 “三好学生” 近百名。

其次要抓好教师的教研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而教研工作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辅助。我们在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组织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工作。如市、县、镇三级的优质课评选,以及各种形式的镇内、镇间、校内、校际的交流活动。

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也是教研工作的另一个方面。中心校在主管局的统一部署下,学年初安排好培训计划,多批次派出人员参加省、市、县三级的多层次、多科别的培训。计有培训省级35人次,市级16人次,县级近百人次,镇级120余人次。这些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全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一年一度的职称评聘工作,一年一度的质量检测工作为我们检验教育、教研效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其中心校向来高度重视,督促各校把职评和质检作为重头戏来抓。通过全面组织,全面评定,极大地提高了全镇教师的工作热情,较好的提升了教学质量。

(六)做好了两项工作保障。

1、规范教育收费,按时财经结算

教育收费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此,我们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所有收费问题都是“一把手”亲自抓。在学期开始均多次开会强调收费工作的严肃性,多次组织人员分赴各校检查指导收费工作,杜绝了收费不入账现象,严格了收费标准,坚持了收费公示制。使我镇教育系统在收费问题上平稳运作。

按时财经结算,确保各校正常运转,为此,中心校及时审批票据,组织“报账员”报账。同时,中心校还积极疏通资金运转渠道,让所有财务人员适时做好资金往来结算,并掌握好工资变动情况,做好教师工资的发放工作。

2、党、工、团建设

党建工作主要是加强党员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执行好“三会一课”制度,促进党员牢记党的宗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今年,各支部均发展多名新党员,培养积极分子若干。

“工会”一直是教师们的家,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各校适时建立健全了镇教育工会委员会、镇教育女工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工业余活动,如:篮球赛、乒乓球赛、80分比赛、象棋赛等等。

“团队”一直是各校学生活动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今年正常开展工作,活动有声有色。如:唐仲英和杨士成“爱心奖学金”的评选、发放,两支爱心小分队的活动开展。

二、在未来的2014年我们将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业务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开创我镇教育事业新局面。

(一)、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制度管理和素质的提高

教职工队伍的管理我们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完善我们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管理制度》、《校长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以及各项评比方案等,使学校的教师管理做到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性化。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实行要深入人心,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

 教职工队伍的素质我们要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政治学习、业务培训、教学研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创新机制,育人为本,人文关怀等多种形式相融洽。从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入手,不断提高全镇教职工队伍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教师队伍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育形式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二)、加强投入争取力度,着力整合教育资源

随着危房改造工作的不断深入,我镇教育系统的硬件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仍有相当的危房存在。改造、维修、加固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为此,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争取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对我镇教育的重视、支持,加大投入,改造加固,直至消灭危房。

要认真分析适龄儿童的增减因素,避免教育投入的分散,着力整合教育资源,根据“五显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安排,加强“一所寄宿制中学,三所寄宿制完全小学,五所普通完全小学”的“135”骨干学校布局模式的建设步伐,加强5所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使它们能够真正对周边7个教学点的工作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将逐步撤销这七个教学点。

(三)、加强各校领导者自身建设,发挥好服务指导功能

我们要牢记“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学校的工作,首先必须抓紧、抓死校长这只“领头羊”,我们要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能成事、不出事”的校长队伍。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要紧紧围绕“发展、改革、创新、突破、规范、完善”十二个字。我们要思考:没有先例的如何创新?已经开展的如何提升?缺憾不足的如何完善?徘徊停滞的如何突破?正在实施的如何规范?

今年我们的学校内部管理要加强,要更新理念,在此我提出“四无五有六建设”的模式。四无即:无安全事故、无垃圾纸屑、无不文明行为、无违规违纪现象。五有即: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有积极向上的“四风”(教风、学风、班风、校风)、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丰富多彩的师生文体活动。六建设即:党风廉政建设、群团组织建设、德育工作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教育科研建设、阳光校园建设。

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务于两条线,一条是红线,即:安全工作;一条是主线,即:教学工作。在开展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做到红线不能碰,主线不能丢,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稳步发展。

各校的班子人员是校长的参谋和助手,要学政治,学业务,要强化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要提高自身素质。要多观察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负起“参谋和助手”的责任。

我们将和大家一起为五显镇的教育工作负起责任,提高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努力构建五显“教育和谐大家庭”。

                                       

20131220

Copyright © 2013 舒城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舒城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  制作:舒城县教育局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地址:舒城县城关镇大黉水巷2号  联系电话:0564-8621209  皖ICP备17023175号-2  皖舒公网备2013第102号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7.0或以上  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