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的《皖西日报》以“规范办学在路上”为题,在社会周刊B1板块报道我县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化发展举措。
全文如下:
解除校长的烦心事
今年暑期,舒城城关一小一年级升二年级的学生中有21名学生家长反映,要求孩子进入城关三小西校区就读。
面对这21名家长的诉求,舒城县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为规范招生行为和秩序,随即召开相关涉及学校校长和班主任调度会,统一意见。随后,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干部以及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在一天时间内,分成3个小组到这些学生家中家访,宣讲招生政策,终于做通这些家长的工作,保障了招生工作的有序推进。
据了解,舒城县城区原本有6所公办小学,这些学校中有的人满为患,有的生源逐年流失。其中,舒城城关三小由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比较强,招生时大家都选择这个学校。为规范办学行为,今年秋学期,舒城县全面开展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整合,将城区6所公办小学和城郊4所公办小学进行整合,新建舒城县城关三小西校区,原城关三小改建为城关三小东校区;同时将舒城实验小学与城关四小整合。由于新建的城关三小占地40亩,教学设施先进,环境优良,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每个班级还配有“班班通”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很多家长对孩子能进入城关三小西校区读书感到非常满意。
随着舒城县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舒城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不平衡,其中,招生矛盾突出、大班额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舒城县在今年的规范办学行为中将其列入重点工作,即通过整合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资源,充实城区学校师资队伍力量,全力推进城区学校标准化班额建设,积极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的公平、均衡与和谐。
“以往,家长们都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入条件好的学校,学生多了,班额自然要超,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相应增加,学校校舍、师资、功能室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也较紧张,像音体美等素质教育拓展课程也难以开足、开全。而现在,通过资源整合、优化,大班额的情况得到改变,整合后的学校硬、软件有了很大改观,从根本上解决了招生矛盾的问题。”舒城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采访中,学生家长朱越红这样告诉记者:“作为学生家长,我们还是比较支持教育资源整合,因为我们最关心的是小孩能不能得到好的教育。原来,我们也担心小孩上学坐在后面听不见,现在好了,班级人数得到控制,老师轻松、学生也轻松。”
记者在今年秋学期投入使用的舒城县城关三小西校区,以及经过整合后的舒城实验小学西校区看到,崭新的教学楼,每间教室内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还配备音乐教室、书法教室、陶艺室、计算机室等功能室,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现在,通过整合、优化资源,学校教学环境好了,教学管理更加规范,课堂效率得到提高,校园安全得到保障,而且,招生的时候,不用再为家长的择校问题而烦心了!”舒城实验小学校长孔令仓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