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几日的连绵雨天,屋檐下滴滴答答地响个不停,听多了,自然会心生些许惆怅来。难得今儿是个晴天。朝阳透过窗棂儿,满满地照到我的写字台。写字桌上的文竹,愈发青葱欲滴,也婆娑可爱。它在阳光下,是更加生气盎然的样子。老的细叶子舒舒展展,新的叶子是还是嫩嫩绿绿。刚刚长出来细细的竿子,一直向上,寻找自己生命成长的空间。新的竿子,若是你来细看,它们微微地向阳弯曲着。它们脆嫩得让人心生怜爱。书房里被这样一盆翠绿点缀得恰到好处,优雅而又生气。文竹的姿态,是在为今天的日子,也为今天到来的晨曦,致意并问好吧。
看着自己书架上的一叠叠不算太旧的书籍,心生好多感动。这些书一直伴着我,它们不是教学上的用书。它们大都应是我的喜欢的朋友。那里叠放的多是文学名著,文艺评论之类的书籍;还有近些年我订阅的《读者》《半月选读》《教师月刊》等,这些怡悦心情的杂志,也满满地堆在书架上面。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读的书不多,越来越觉得需要读些好书。有了自己的书,不管是从哪里淘来的,只要在我这里安家,我会心安。我也会善待它们,轻拿轻放。摩挲它的封面,嗅到它的清香,也有好多满足。有时间,我做做书架上的整理,小心掸去它们上面的粉尘,我的户外每天有日夜穿梭不停的车辆。我有时暗想,不能让它们放得太久,尽管它们耐得住寂寞,不曾言语过。我得少些愧疚,多些和它们亲近。哪怕是随便翻翻,读读停停,我也能感到精神上那份逍遥自在。
读读书,写写文,这样的生活多么惬意啊。这样的感觉,这样的心仪,随着年岁的递增,我越来越浓厚了。我没有打开电脑,我也能知道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世界读书日,我记得真切。因为那些年,我参加了自学考试,修学《莎士比亚研究》这门课。我从中知道这位大文豪的生日就是这个数字。我想起了当初自学的辛苦,和着现在散淡的日子比,我应该感到幸福满足了。但人也奇怪,精神太过放松,心就生出空虚无聊。把把书,写写字,方才找到依托。心灵没有源头活水,就会干涸荒芜。今儿,想起上午的一堂语文课,我该给我们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这个特殊的日子。
我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手里拿着一本昨日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图书。我还没读看完,是梅子涵著的《说给你听》。绿色的封面,书名字体淡淡的。里面文字,清新灵动,比较适合孩子们阅读。我是第一次读梅子涵的文章,格外专注仔细,生怕落下自己的喜好。梅子涵是我们家乡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他很会说教,每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人生睿智和生活哲理。特别是他对孩子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一些困惑,能够娓娓道来,更能一一作答。既寓情寓理,又让人回味。难得可贵的是,梅子涵倡导儿童阅读,并为孩子们长期推荐值得阅读的优秀童书,为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传播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天能够手把他的著作,我感激这样相遇的缘分。今天来读他说他,显得更有意味。
“同学们,你们好!知道今儿是个什么大日子吗?”我故意把个“大”喊得很重。班上的孩子面面相觑,难以作答。他们是三年级的孩子,对于老师这样的发问,有点摸不着头脑。有几个同学窃窃私语,说学校的好事,以为看电影、少年宫演出什么的。我见着他们回答实在有困难,就说:“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知道它的真正用意吗?”我想就这个日子这节课,谈谈读书的重要性,特别是语文课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我从世界上几个国家的读书调查说起,讲到日本、美国、以色列和中国人年读书状况。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调查,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为4.5册,韩国人为11册,日本为40册,以色列为64册,与其他各国相比中国人的读书量明显偏低。此外,中国人购买的书籍大多偏向功利性、实用性,在大型书店中销量较高的往往是各种类型的参考书。中国人一年平均读书量为4.5本,仅占日本人的1/9。在中国近年来流行一种读书实用主义,认为只要读有用的书,没有用的书不必要读。所以现在读书功利化出现了,读书快餐化、碎片化在我们国家存在严重。
听着这些数字,孩子们睁大自己的眼睛,似乎不敢相信。“不信?你们一学期读过几本书呢?”“教辅、课本书可要除外哟。”我加重了自己的语气。有的孩子低下头,不好意思正视老师。“为什么不喜欢读书呢?没有自己喜欢的书吗?”孩子们难以答上来,教室变得沉默。我把手里拿着的那本《说给你听》扬了扬。“这本书的作者梅子涵说得好,今天的中国人,很多成年人,乃至儿童,都不相信童话了!”“他们相信童话都是骗人的。你们呢?”这下子,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我没有急着给他们答案,我给他们讲了书中的一个童话。故事从一条蓝颜色的毯子开始。蓝颜色的毯子是爷爷做的,小约瑟从小盖着爷爷做的这条毯子,那么温暖舒服,噩梦一个也不回来。约瑟渐渐长大了,毯子老旧了,妈妈要把它丢掉,可是约瑟舍不得,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地看,拿起剪刀卡擦卡擦地剪,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爷爷为约瑟做了一件奇妙的外套!约瑟又长大了,外套也老旧了,爷爷把外套变成了背心。背心也老旧了,变成了领带。领带老旧了,变成了一块手帕。最后变成了一粒蓝色纽扣。有一天,蓝色纽扣不见了,全家人惊慌失措。。。
孩子们静静地听着,教室里没有一点声响。他们像是沉浸在一个美妙无比的画面,更是像在享受一顿美味大餐,幸福与专注都是写在了脸上。“好听吗?感动吧?”孩子们在点头。“这个奇妙的故事书名叫《爷爷一定有办法》。”
“童话是我们最好的读本,让我们课余生活从读童话书开始吧!”“让自己的书包多一本童话书吧!书包会变得轻起来!不信可以试试看。”我有些玄乎地说。
供稿:南港明德小学 霍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