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县西南边陲的查湾中心学校,地处于舒城、岳西、霍山三县交界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方家胜就是这中心学校辖区的石河教学点一名普普通通的老教师,至今已在此教学点坚守了整整38年。在这三十八年里,方老师用自己最平凡的行为完美的诠释了一个山区老师最崇高的师德精神。
已年近花甲的他,个子不高,稍有发福,提起他,概括起来就是坚韧、勤俭、敬业。在这诸多优秀品质中,让人最欣赏的就是他那股坚韧劲儿。
说起坚韧,知道他的人都会毫不犹豫的竖起大拇指。
石河教学点前身还是一所完小,方老师担任校长。学生最多时还有一百多名呢!那时,从中心校到石河小学去,没有公路,得步行十八公里崎岖的羊肠小道。每学期开学的时候,方老师都得走这十八公里的山路,到中心学校领取一百多公斤的课本。课本太重了,他需要分两次领取。这样远的山路,就是徒手走个来回,至少也要四五个小时,何况他还挑着一百多斤的书啊。因此,他每次天还未亮就得动身,吃点早饭,就扛着扁担,伴着手电筒微弱的灯光,深一脚,浅一脚,在黑暗的大山深涧孤寂的前行。等到了中心校,已是早上七八点了。他为了要完成一天两趟的挑书任务,丝毫不敢懈怠,赶紧打包好课本,立即往回赶。在途中,累了,坐在青石板上歇一歇,渴了,就一口山泉水。与他共事的同事,曾要求帮他一起挑书,那一百多斤的课本压在肩上,没走到一百米,就把同事累的大汗淋漓。方校长独自肩负着的挑书这一重担,一晃坚持了26年。扁担换了一条又一条,肩上的茧子脱了一层又一层。直到2000年修通了通村公路,才彻底改变了这种肩挑手提的状况。
近些年,随着生源的不断减少,学校的规模也逐渐减小。起初还有五名老师在此任教,到后来仅剩他一人在此坚守。最初的单班教学模式,到后来的双班复式、三班复式,甚至是四班复式,方校长见证了石河小学的兴盛起落。老师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在这来来去去中,丝毫没有动摇他那坚如磐石的坚守之心。现在他的双耳已经失聪了,但为了不影响教学,他自己买了助听器,依然无怨无悔的坚守在这三尺的阵地上。他是这样说的,我是一名民师转正的老师,吃过苦,也习惯了。我现在是这个学校的主心骨,我都留不下来,以后还有谁愿意留在这儿呢?多么质朴的话,多么无私的爱啊!
现在石河教学点仅有5名学生。这些孩子年龄小,基本上是早上到校,傍晚回家,方老师在校既是学科老师,又是生活老师。因地处大山里,上学之路既偏又远,所以孩子们上学放学都需要接送。可是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来回接送孩子实在不便。因此,孩子们在路上的安全问题让方老师揪心不已。思来想去,他决定,自己义务担任起5名孩子的接送员。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他就要驾上摩托车先到离校最远的孩子家。就这样,早上一家一户的去接,傍晚又挨家挨户的去送,每天十个来回,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细心的他为孩子们买了安全帽、雨衣,为了防止孩子从车上掉下来,每次坐车总是用背带将孩子与自己绑在一起。有人曾问过他,辛苦吗?他只是微微一笑。深切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空中飘着细细的雪花。方老师和往常一样将孩子们一个一个的送回家。可就在返回途中,意外却发生了。由于天黑,山区道路泥泞,又加上积雪,一不小心,连人带车一起滚下了三米多深的石坎下,方老师的一只胳膊重重的摔在一块岩石上,鲜血直流。当时的他强忍疼痛艰难的爬上路,步行五六公里才走出那没有人烟的山谷。最后经医院诊断,胳膊严重骨折,需住院治疗。可是他放不下那几个孩子啊。就在第二天,他打着石膏,缠着绷带,又来到学校上班了。这事后,他后悔不已,并要求自己,今后一定要更加小心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方老师曾有一个外号,叫“方小抠”。以前没有公路的时候,运送生活物资到石河小学实在太难了,需要人力去挑。因此,作为校长的他近乎苛刻的规定,每天,学校的煤球仅允许用两块,得烧六瓶水;前些年,学校规模小,经费紧张。因此,学校以前仅有的一台黄山牌落地扇只允许教室里的学生用;住校教师晚上九点半之后必须熄灯......但是,“小抠”也有大方的时候,他个人对待老师和学生却毫不吝啬。因为他家就在学校隔壁,叫没带午饭学生到他家去吃,这是常有的事。偶尔还让住校教师到他家去加加餐,私人买许多课外书供学生阅读,等等等等......前些年,学校图书陈旧,数量又少。在大山里,信息本来就闭塞,为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他自己悄悄的花了两千多元钱购买了许多新的课外书。当有老师问起时,他只是说从中心校免费领取的。直到中心校领导到石河小学指导工作时才被捅破了秘密。哎,多么“大方”的“小抠”啊!
谈起敬业,他可算上是教师中的榜样。虽然年龄大了,可人老心却不老。在工作中,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做任何事都一丝不苟,从不敷衍了事。虽然现在教学点人少,但教师工作量并没有减轻——备课、作业、学生生活,等等......在业务上,无论是备课,还是作业总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随着数字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他深感力不从心,但他毫不气馁,而是迎难而上,更突显出他那不服老的精神。不会使用电脑,私人花钱请专业人员上门辅导;不会制作课件,自己下视频慢慢的学。不到半年,就把新的教学手段带入了课堂。经过他的努力,教学点的几名学生成绩在查湾中心学校各小学考核中,一直处于优秀等次。
谈起荣誉,他从不斤斤计较。以前老师多时,他说把机会留给年轻人。现在学校只有他一人,他又说:“自己年龄大了,要这些没有用,只要自己踏踏实实做好份内的是就行了。我认真工作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自己的良心。”
方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真实的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从他的最平凡的行为中,让人见证了一位大山里的老师那种最无私的爱,那份最纯朴的情。没有舍己为人的壮举,但是他身上所散发出的一名教师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他周围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