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霞,女,1972年3月出生,舒城县杭埠镇幼儿园园长,1992年7月参加工作,双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从教20年来,一直扎根在幼教第一线,甘心做学前教育的铺路石。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在教育教学、园务管理、科研工作、家长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年来,她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教学能手”、县“巾帼建功之星”、“舒城好人”( “舒城好人”先进事迹曾在县电视台展播);多篇论文在县市获奖;多次在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她负责的杭埠镇幼儿园被评为县一类园。
图为罗玉霞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为人乐观,工作积极
“老师,你怎么总是笑啊?”“因为我喜欢你呀!”是的,罗老师总是以热情、爽朗的笑声迎接每一天。教室里她经常与孩子们会心地交谈,最喜欢看孩子们尽情地玩耍,最喜欢听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幸福地享受着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办公室里,总是听到她一阵阵开心的笑声。教师们在罗园长的感染下,每天心情舒畅,愉快地工作。园门口,每天清晨总是可以见到罗园长热情地接待家长,微笑地与家长交流,晚上又微笑着把孩子安全地交到家长的手中。罗玉霞老师就是这样20年如一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为幼儿园创造和谐、宽松、自主向上的学习环境。
以扎实的专业素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罗玉霞同志于1992年皖西学院幼师专业毕业,分配到杭埠镇从事幼教工作。她是杭埠镇第一位幼师专业的教师,凭着她扎实的专业素质影响着杭埠镇学前教育的发展。回想当年,农村的孩子从未见过风琴,从未跳过舞。是罗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悠扬的琴声,带来了优美的舞姿。记得1993年“六一”儿童节为全校(那时叫学前班,放在村小里)幼儿排练舞蹈,任务繁忙,每天中午、晚上必须要加班。罗老师的家在杭埠河的对岸,有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渡船没人撑。她担心孩子们着急,当时还是小姑娘的她就扛着自行车下水过河。裤子浸湿了她都顾不得,赶紧骑车往学校赶,这时孩子们已经迎接她有两里路了。看到孩子们兴奋的样子,她忘记了过河时的担惊受怕,忘记了湿衣服紧贴在身的难受,又开始指导孩子们跳舞。
后来,随着民办幼儿园的兴起,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深深地危害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作为新任园长的她常常感到,家长的错误观点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伤害。她面对的虽是一个小小的幼儿园,实际影响的却是整个杭埠镇未来的教育。当时她经常走出校门,外出学习,与同行交流,也经常查阅资料,寻找科学的教育方法,并利用举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更换园刊的契机,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她经常与教师们共同探讨教育方法,为幼儿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遵循“满足儿童兴趣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将健康、科学、阅读、社会、艺术等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科学整合;精心制作孩子们喜欢的玩教具,采用游戏化教学让孩子行动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大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取得了家长们的信任。逐渐地,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到了罗玉霞所在的幼儿园,促进了杭埠镇学前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加强幼教理论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需求的逐步提高,罗玉霞感到教师只停留在原先的知识状态下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2002年,已取得大专学历的她,报名参加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考。那时她的孩子才4、5岁,每晚她要等孩子睡着后才能翻开书本。考试时,考场里经常只是她一个人,三位监考官看着她一位考生。当时她坚持一个信念:不能让学前教育专业在六安市停考!年轻的教师们在罗园长的带动下,都踊跃报名参考。现在幼儿园教师的本科率已达到90%以上。
罗园长对待教学更是一丝不苟。她坚持理论学习,认真备课,准备教具。“坚持上好每节课”是她一贯的教学作风,也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并以实际行动影响着每一位教师。2008年“六一”期间,她为孩子排练一个童话剧《古利和古拉》,从写剧本、找音乐、录音、音乐合成、制作道具到排练,花了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录音合成,需要一定的电脑技术,她边学习,边实践,经常工作到深夜。还利用星期天制作道具,再给孩子们排练。这个童话剧多次演出,孩子们喜欢演喜欢看,并在市举办的《未来之星》上获奖。罗老师就是以她的钻研、苦干精神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在教育研究方面,她不断探索,带领教师们把平时发现的问题提出来,通过记录、观察、研究、交流等方法,培养出一批具有钻研精神的幼儿教师,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她深知,要把教育做得优秀,作为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用读书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不断反思,在学习与思考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当作课题,深入进行反思研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几年来她所撰写的论文多篇在市级获奖,《浅论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及调适》论文在省级获一等奖。
用爱心浇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罗玉霞同志一直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耐心细致地照顾着每一个孩子。每每孩子尿裤子,她第一时间拿自己孩子的衣服给幼儿换上,经常孩子大便拉在裤子上时,她不怕脏,给孩子擦洗干净。对那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幼儿,更是特别关照,耐心地与家长交流,指导家长在家里怎样教育孩子,还经常送给他们旧衣服、书籍、文具等。尽量避免给困难的家长和孩子造成自卑感,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由于她倾注了对孩子的爱,孩子们离开幼儿园后,经常又回到幼儿园看望罗老师,孩子们常说:“我想我们的罗老师……”。
作为园长的她,每天第一个入园,最后一个离园。以前农村基本上没有电话,家长们忙于农活,经常忘记时间来接孩子。她都要等最后一个孩子接走,才能回家,送孩子回家或带孩子回家吃饭是常有的事。她爱人的工作也很繁忙,有时她送走最后一个孩子,拉着自己的孩子回到家,锅还冰冷,身心极其疲惫的她,还要打起精神做饭。下午又要背着熟睡的女儿上幼儿园,她女儿在上幼儿园期间,几乎都是在妈妈的背上午睡的。
热爱孩子是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是幼儿的一种迫切的心理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联系,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在孩子们的眼中,罗玉霞是老师,也是“妈妈”。“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爱着幼儿园的孩子”是她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也是同事和家长对她最真实的评价。她用微笑,用赞赏的目光陪孩子一起玩耍,幸福地享受着每一天。乡村的学前教育发展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她无怨无悔,甘心做乡村学前教育的铺路石,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学前教育的重担,用她那纤细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转载请注明转自舒城教育网)